《时、分、秒的认识》说课稿
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的认识〞,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解读。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第一局部“说课标〞
〔一〕〔先说〕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总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数学思考目标、问题解决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同时,又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三年级处于第一学段,下面我就从这四个方面解读本单元的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2. 初步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数学思考目标:
1.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会独立思考,表达想法。
问题解决目标:
1.在经历用时间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2.知道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1.能在他人帮助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感受生活与时间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再说〕内容标准
下面,我就来阐述本单元的内容标准: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时、分、秒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二、第二局部“说教材〞
〔一〕〔先说〕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内容更加生活化,知识衔接更紧凑,过程更具探索性,本单元的编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方面〕素材选取现实、有趣。
元旦联欢会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个活动。本单元以“庆元旦〞这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为素材,通过三幅情境图引出一系列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完成对时、分、秒的认识。
〔第二方面〕引导学生在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中,认识时、分、秒的含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使学生体验时、分、秒的实际长短,本单元设计重视学生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时、分、秒的长短。体验1分有多长的活
动有:数脉搏、学算式等;体验1时有多长的活动有:利用新闻联播的时间是30分、大风车节目的时间是40分进行推想等;体验1秒有多长的活动有:听闹钟“滴答〞一声响、问声“你好〞等。
〔二〕〔再说〕编写体例
在青岛版教材的诸多特色中,其栏目的设置可谓独具匠心、特色鲜明。这些栏目在整套教材中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我就对它们进行逐一解读。
信息窗:通过情境串、故事串、问题串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合作探索:就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共同解决,充分发挥个人积极主动性和团队力量。
问题口袋:对于有价值但不属于本课所学的问题,暂时放入“问题口袋〞,一旦具备解决能力,随时取出加以解决。
自主练习: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及时稳固练习所学知识。
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更多与数学相关的资料,开阔视野,了解数学文化。
我学会了吗:每单元一个,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做出自我评价。
聪明小屋:培养学生思维周密性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数学思想,增长智慧。
丰收园: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定性评价。便于学生养成评价与反思的习惯。
与之前03年审核通过的青岛版同册教材相比,又增加了智慧广场栏目,引导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表达数学价值。
〔三〕〔接下来说〕内容结构
本单元共编排了三个信息窗。信息窗1学习时、分的有关知识;信息窗2学习简单的时间计算;信息窗3学习秒的有关知识。
〔四〕〔最后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整合
从横向角度来看,本单元由浅入深,呈阶梯状上升,在本册的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纵向角度来看本单元,是学生在一年级知道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说法的根底上学习的,是为三年级下册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根底。
总之,本单元在编排上既总结、利用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为今后继续学习更复杂的内容作铺垫,表达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数学思维规律。
三、第三局部“说建议〞
基于我校“先学后导、互助提升〞的数学教学模式,结合青岛版数学教材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说我的建议。
〔先说〕教学建议
下面我就“时、分、秒的认识〞这一单元说说我的教学建议。
1.经历过程,在情境中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掌握知识、技能。本单元以学生喜爱的庆元旦为素材,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总结出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对时间的认识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拟抽象且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长短,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具体教学中,我一方面让学生交流对时间的感受情况,以便确定教学的起点;另一方面我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如利用教材提供的数脉搏、写算式、听闹钟“滴答〞声、问声“你好〞等活动,使学生体验时、分、秒的时间长短,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行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说明了时间的重要意义。教学时,我在引导
学生体验时、分、秒的根底上,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时间的珍贵,说说惜时的典故及惜时的名人名言等,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自觉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二方面〕评价建议
结合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时、分、秒的认识〞这一单元的研读,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评价建议。
1.恰当评价学生对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理解、掌握。
数学学习要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因此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课上我通过让同桌互相考一考;一个学生出题,另一个学生做题,然后同位交换角色;课下自己制作数学手抄报;自己动手画一画知识树等活动,来评价学生对根底知识、根本技能的掌握。
2.注重时间计算中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时,要时时关注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合作能力。简单的时间计算是本单
元的难点,所以在学习这局部内容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组,采取小组加分制,根据每组学生在课堂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分数奖励,如问题分析且解决对了1次+1分;分析或解决错误不加分,如果本组同学进行了补充,分析的合理+1分;分析精彩、表到达位1次+2分。下课时评选出优胜队进行奖励,如:一个本子、一块橡皮等。这种学习评价方式既鼓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对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对学生所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考察,如:学生是否初步知道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是否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等;又要结合具体活动考察学生在求知探索过程中的表现,是否会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等。在批改作业时,我采用不一样的等级评价,如:做题的对错用甲乙丙丁、书写是否工整用ABCD、整体非常好时我会在本子皮上画上五角星、笑脸等。到了学期末我会对得五角星、笑脸最多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这些评价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要合理开发利用教材,让教材更贴近学生生活。
1.巧用生活资源: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我巧妙利用现在上课的时间、平时每节上下课的时间来说一说自己对时刻的认识,从而认识钟面上的时刻。在形象直观的操作中,理解、体验时、分的实际运用,到达一举双得之效。
2.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如教学“秒的认识〞一课时,精心制作课件,上网查阅资料,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将本课内容及重难点做成课时知识树呈现,使知识形成网络,让学生更为轻松地获取知识。
3.及时捕捉课堂中动态生成资源:可以从学生的神情、姿态中,从学生正确或错误语言文字信息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在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听取学生的话语,找学生说的亮点让他给大家讲解,像这样及时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纵观本单元,我深知要想真正领会和运用好教材,就必须从心灵的关切出发,从亲历与体验出发,让爱与责任如缕缕春风 ,又如丝丝细雨滋润着孩子们心田,我将为此不懈努力。
《解决问题》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一节解决问题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对速度和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本课要给学生建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的数学模型。本信息窗呈现的是物流中心车辆运输货物的情境。借助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引入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关系的学习。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独立思考,能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具备本课的学习根底。
二、 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认知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四、 说教法学法
本课是解决问题课的教学,如果课堂中只注重单一的列式、解决问题,学生会深感课堂枯燥、无趣,因此我在教法学法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情景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创设真实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表达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因此本节课我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更多推荐
学生,时间,数学,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