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表演?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知道哪些数学条件?
生1:分成2组。
生2:每组有3队,每10人。
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学生先独立计算,师巡视。两人板演。
生1板演:2×3=6(个) 10×6=60(人)
生2板演:2×3×10=60(人)
师:2×3=6(个)表示什么意思?
生:2组有6
师: 10×6=60(人)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共有60人参加表演。
师:这是我们上一节课所学的方法,还可以6×5=30(人) 30×2=60(人)
6×5表示什么意思?
生:每组有30人。
师小结: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只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不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板书:解决问题)
师谈话导入:现在,老师把这题变一变。看!现在要你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师边说边在课件出示画面)
师:30÷3=10(人) 表示什么意思?
生:每组有10人。
师:每组有多少人?(并板书)这是解决问题时所用的什么方法?
生:分步计算。
师:先用什么方法求出什么?
生:先用除法求出每有多少人?
生:再用除法求出每个小有多少人?
师:60÷2÷3=10(人)这是一道什么算式?
生:综合算式。
师:他做对吗?
生:对。
师:6÷(2×3)=1(人)对吗?
生:应该是60÷(2×3)=10(人)
师: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仔细,千万不能错数。2×3表示什么意思?
生:2个6个小
师在课件里展示分步算式。2×3=6(个) 60÷6=10(人)
师:说一说这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方法先用除法求出每有多少人?第二种方法用乘法求出两个一共有多少个小?第二步两种方法都是用除法求出每个小有几人?
师小结:今天所学的这类问题,在解题时我们可以用连除,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其实,有很多数学问题都能用多种方法解答,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选取相应的信息、选用自己喜欢的、容易理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但不管用什么方法算,我们都应该先选择两个有联系的信息,提出中间问题,再逐步解答。
师边说边板书解决问题方法:1、选择两个有联系的信息(条件)。2、提出中间问题。3、再逐步解答。
师:打开书本53页看看例4,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学生独立阅读教材P534
师:大家没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没有。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吧!
师边出示题目边说:第一步考考大家把问题与算式连起来。
1、把问题和相对应的算式连起来
课件出示:学校有3层教学楼,每层4个教室,一共安装了72台风扇。
(1)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4X3
(2)平均每层安装风扇多少台? 72÷3
(3)平均每个教室安装风扇多少台?72÷3÷4
 
学生齐读数学信息(条件)。
师问: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教室?”应该选择哪一条算式?
生1:选择3×4
师问:对的,第二个问题呢? 又选择哪一道算式呢?
生2:选择72÷3
师:最后一个问题呢?
全班学生:72÷3÷4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根据问题准确选择算式。
(课件出示:P53做一做:)师:看,这是我们在活动中为同学们准备的杯子,你能帮忙解决吗?
师:你知道哪些信息?
生1:共有960个杯子。
生2:6个装一盒,8盒装一箱。
师:说一说要解决能装多少箱需要找到什么信息?
生:共有960个杯子,6个装一盒,8盒装一箱。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师巡视,1人板演。
生1板演:960÷6=160(盒) 160÷8=20(箱)
师:哪些同学跟他们一样?说说你的想法?960÷6=160(盒)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共装多少盒?
师:160÷8=20(箱)呢?
生:能装多少箱?
师:对的,做解决问题时,做完还要回答问题。
师:(课件出示:P556题)工人叔叔在搬运货物时,遇到一些问题。请你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下面这两题生活中问题?
师:请看图,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要运9600千克。
生2:有两辆车,3次运完。
师:现在来看看你们谁能做得又对又快?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师巡视,2人板演。
生1:9600÷2÷3=1600(千克)
生2:3×2=6(次) 9600÷6=1200(千克)
师:他们做得对吗?
生:不对,第二个同学应该是9600÷6=1600(千克)
师展示不同的方法:9600÷3÷2=1600(千克) 
小结: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师(课件出示57页第14题)师:啄木鸟和青蛙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知道他们每天吃多少只害虫吗?
生1:啄木鸟每天吃645只害虫。
生2:青蛙8天吃608只害虫。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青蛙每天吃多少只害虫吗?608÷8=76(只)
师:不管谁吃得多,我们都要爱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
师:在短短的时间内,我们不仅学会正确获取信息,而且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问题。你还有疑问吗?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习解决问题的知识。
生2:学习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用连除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算法,我们在解题时只要用其中的一种方法解决就可以了。
师:希望你们以后学会观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师:作业,根据算式:36÷2÷3编出一道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5.学情分析
1、通过回顾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导入课题,按照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解决问题
2.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你能按照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来解答这个问题吗?
通过阅读与理解  -----    怎样分析与解答  -----回顾与反思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感悟解决问题
的基本思维过程。
3、这道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因为都是在求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通过提问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4、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得到同样的结果。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5、今天我们学的解决问题与上次课学的有什么不同吗?通过提问让生扑捉到解决问题普遍性中的特殊性。(根据学生回答补充课题。)
6、通过及时练习检查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7、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
7.效果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两步连除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上学期所学习的两步连乘计算的逆解题,与其他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相比,此类的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往往更便于进
行不同的组合,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加灵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实用价值,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这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比较,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但思考方法是一致的,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而且本课的教材所选择的素材贴近学生,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以图文结合为主的呈现形式寓信息于画面和对话中,能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利用条件的能力。
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更多推荐

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方法,解决,信息,实际,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