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乘两步解决问题解学设计
教学重点
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
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新课学习
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
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3、结论总结
你能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了么?怎么解决?
4、课堂练习
1. 东东的集邮册中,每页有3行邮票,每行贴4张,3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
3.
5、作业布置
小红看一本书,每天看20页,3天看完。另一本书的页数是这本书的2倍,另一本书有多少页?你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6、板书设计
连乘
连乘两步解决问题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册数中又学习了两位数的乘法,和基本的乘法解决问题。
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能够用学过的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⒊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连乘两步解决问题效果分析
在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连乘两步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是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问题解决”从原来的计算、概念、应用题到现在新课程的“处处渗透”,从有形到无形,从典型问题到生活问题,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从旧知引新知,让学生从两个一步应用题合成两步解答应用题。接着请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思考:要求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第一种解法是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第二种解法是先引导学生根据另外两个联系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 以境促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蕴含在生活之中。以学生喜欢的运动作为情境载体,让学生计算小朋友每天跑两圈,跑道每圈400米,她一个星期(5天)跑了多少米?以主题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这些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让他们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大大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教学中,老师通过让学生选择老师出示的算式哪些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算式说说想的过程,通过相互交流,能有条理地分析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初步掌握连乘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多推荐

学生,问题,算式,数学,解决,综合,生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