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年级综合算式错题分析的原因及策略
摘要: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综合算式教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就目前来看,不少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不达标,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无法保证计算的正确率。本文对小学二年级数学综合算式计算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减少小学生计算错误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数学;综合算式;原因;策略
一、引言
计算教学能够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以及数学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错误是非常常见的问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重视起来,对计算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帮助小学生尽可能减少计算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其树立起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保证数学学习的效果。
二、小学二年级综合算式计算错误现象和原因
在小学数学计算中,计算错误的现象包括口算错误(计算失误、口诀混乱)和方法错误(算理不清、括号添加去除不明确、乘法分配律运用错误等)。对计算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大致体现在几个方面:
1、兴趣欠缺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不少小学生在面对数学计算题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提起兴趣,甚至于存在着厌学的情绪,受此影响,在进行计算时存在着看题不全面、题目分析不到位等现象,个别学生还可能为了完成任务只能硬着头皮胡写乱写,写完了也没有对其进行检查和验算,引发了计算的错误。另外,也有不少学生在计算时,经常会将概念公式混淆,在对概念法则掌握不扎实,记忆不牢固的情况下[1],很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问题。例如,在乘法计算中,如果被乘数或者乘数的末尾数字为0,很多学生习惯将0先去掉,前面的数直接相乘,然后数清被乘数和乘数中0的数量,将其加在结果的末尾,而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出现漏写或者不写0的情况,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2、心理紧张
有部分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数学计算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一旦遇到考试,因为时间有限加上本身的心理紧张,经常会无意识地犯错,在计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审题不全或者过分紧张,将计算符号看错,如将除法看成是加法等,这样自然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
3、思维禁锢
思维禁锢是因为先入为主的认知而造成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性练习,这样的确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计算的方法和规范,但是也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禁锢,使得学生遭遇学习瓶颈。例如,在进行简单的158-262+138计算时,个别学生因为先入为主的理念,这样进行计算158-(262+138),计算结果出现了差错。
三、二年级综合算式错题纠正策略
1、正确引导学生耐心对待错题
对于数学而言,犯错误是成长的关键一步,每个人在做计算题的时候都会出错,但关键是能不能根据自己的错误耐心的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促进自己的快速成长。在现在的教育中,老师不应该再扮演严厉的老师形象,而应该采取友善的老师形象,
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老师面前展现自己错误的真实原因。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必须要对于学生发生的错误采取平和的态度,不能一味地批评教育,而应该耐心的帮助学生根据其自身的错误找到他产生错误的原因。在帮助学生寻找错误的过程中,老师要通过耐心的引导,减少学生对于错题的抵触心理,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对待每一道错题。
2、通过错题整理指引学生反思
在小学时期学生普遍喜欢玩耍这是正常的,这也就导致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可能会因为心思不集中,无法良好的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从历史经验来看小学生的解题思路可能不是非常的清晰,所以经常会有马虎的问题存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一些数学题目就会反复出现错误。而进行错题整理也是降低学生错题错误率所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当下错题本对于小学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应用也非常的广泛,不仅仅能够对帮助教师弥补在教学时出现的一些教学失误问题。而且还可以使得教学的整体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更加能够使得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学习时存在的知识盲点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端正,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总结自己的错误题型[2]。
3、教师通过以身示范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老师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效仿的对象和榜样,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很多计算题目他们需要模仿老师的计算步骤才能一步一步将问题解决。所以老师在课堂中要对易错的计算类题目进行规整的步骤板书,然后详细讲解每一步的做题逻辑和做题思路,让学生在模仿老师解题的过程中渐渐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4、开展一帮一学习互助
教师个人力量有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同时,部分学生因性格原因,不敢提问,教师无法了解实际情况,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开展一帮一学习互助。根据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性格特点分组,实现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每周抽取一两节课进行互助学习,学生完成习题训练后与互帮对象交换答案,讨论存在不同答案的问题,若无法解决,则举手示意,寻求教师的帮助,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时走动,既能了解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实现高效教学,也可督促学生学习。在施行一段时间后,开展答题比赛,用时最短、准确率最高的帮扶小组可获得加分奖励,通过这种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胜负欲和荣誉感的影响下,学生会尽可能地减少失误,这对于培养审题、验算等良好学
习习惯有促进作用。
5、通过趣味性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计算能力
在当下小学数学实际教学活动的这个过程当中,为了能够使得学生的自主计算能力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首先需要明确的进行规定教师和家长要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监督,让学生在学习的环节以及在课后进行自主训练的环节当中,一定要杜绝对于计算辅助工具的应用,从根本上就使得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强。因为小学生在当下年龄是比较小的,所以说会受到年龄阶段的限制和影响,他们更多的偏向于玩乐,更加喜欢玩游戏。教师针对学生的这些学习心理状态,能够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结合,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让学生可以在游戏活动的这个过程当中,真正的培养自身良好的计算能力,在基础上就能够降低学生在计算过程当中存在着的一些失误的状况[3]。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二年级综合算式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跟踪观察,
了解其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应对和解决措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数学习惯,在计算过程中保持认真、细心的态度,以此来保证计算的正确率,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倩. 小学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纠错策略[J]. 小品文选刊:下, 2020.
[2]商青山. 关于小学生计算题错题因果分析以及解决策略的讨论[J]. 2020.
[3]刘芮杉. 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新课程(中), 2018, 000(001):78.
更多推荐
学生,进行,计算,错误,学习,数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