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 六 )册( 数学 )学科
电子教案(详案)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三年 班
课 题 |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例1 P46 | 课时 | 一课时 | 授课类型 | 新授 | ||
教学 目标 |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 数学思考: 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问题解决:通过学习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情感态度: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 ||||||
教学 重点 |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 ||||||
教学 难点 |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 ||||||
教学 策略 | 教师讲解和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 | 教学 准备 | 课件 | ||||
学习 目标 | 1. 我能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 2. 我能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 ||||||
教 学 流 程 | 教 学 内 容 | 二次备课 | |||||
知识链接 竖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14×2= 231×3= 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多位数乘一位数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自主感知 出示例1 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1.怎样列式? 14×12= 谁来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2.你能把你的方法试着用点子图表示出来吗? 合作探究 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结果吗?小组合作 要求:1.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解决14×12。 3.学生在小组内探究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生汇报: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成果展示 小组派代表汇报 1.方法一: 用点子图的方法。(课件出示点子图) 先求出4套书的本数,12套书正好有3个4套。(在点子图上圈一圈,课件演示)14×4=56 56×3=168 先求出10套书的本数,再求出2套书的本数。(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14×10=140 14×2=28 140+28=168 2.方法二: 笔算: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12个位上的2去乘14,得28个一,将28末位上的8与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12十位上的1去乘14,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与14相乘得14个十,即140,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所以14的末位上的4应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3.总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 |||||||
达标 检测 | 1.列竖式计算 12x32= 41x21= 22x23= 13x13= 2.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3.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 ||||||
板书 设计 | 周长 例1: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方法一:点子图法 方法二:笔算 ①14×4=56 56×3=168 1 4 ②14×10=140 14×2=28 × 1 2 140+28=168 2 8 1 4 0 1 6 8 总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 ||||||
资源 出处 | 小学教材全解 小学数学教参 小学数学课标 | ||||||
教学 反思 | |||||||
更多推荐
两位数,方法,计算,学生,笔算,授课,小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