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 六 )册( 数学 )学科
电子教案(详案)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三年    班
课 题
第四单元笔算乘法(连除问题)例4 P53
课时
一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数学思考: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
问题解决:通过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不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
重点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
难点
学会分析除法两步计算的数量关系,进行正确的解答。
教学
策略
1.演示法    2. 自主感知  3.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习
目标
1.我能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我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3.我能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    学    内    容
二次备课
知识链接 
复习导入
1.列竖式计算。
57×40=        40×25=        82×50=      39×5=
93÷3=        804÷2=        128÷8=      245÷7= 
2.读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
180÷5=36(个)(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板书)
教师:上一课时我们了解了连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
自主感知
1.出示教学教材第53页例4. 
(1)学生读出已知条件:共有60人,平均分成2队,提问:每队多少人?我们应该怎样计算? 现在每队要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那你们能不能将其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2)还有其他方法吗?教师引导:现在总共60人没变,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那么总共分成了多少组?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可能会出现这样两种解法)
方法一:60÷2=30(人)     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总结: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例4. 
2.你们能验算一下吗?我们求得一组10人,那么3组呢?(3组30人) 一队3组,现在2队,总共多少人? 
合作探究
教材第53页“做一做”   
(1)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这道题要解决的问题是“能装多少箱”,收集的信息数据是“共有960个杯子。6个装一盒,8盒装一箱”)
(2)用你喜欢的连乘方法解答。 
(3)汇报解答思路和过程。
成果展示
1.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订正
2.总结:按照“看问题—收集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类题。
达标
检测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   75÷5=   198÷9=   104÷8=
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多少本书?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每组多少人? 
板书
设计
连除问题
第一种:                              第二种:
60÷2=30(人)                          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综合算式:60÷2÷3=10(人)        综合算式:60÷(3×2)=10(人)
连除应用题的解决思路和连乘应用题解决思路一样,应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资源
出处
小学教材全解 小学数学教参 小学数学课标 
教学
反思

更多推荐

解决问题,问题,学生,计算,解决,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