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和有效的教学模式研究
本文主要在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经验,对其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从而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贡献绵薄之力。
标签: 小学数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引言
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是新课改之后小学教师不断深入探索的话题,而高效课堂的构建恰好可以为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提供良好条件。本人针对目前所教授的小学数学课程,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和小学生的特点,深入分析高效课堂的构建。并总结众多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策略,提出了适合本校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希望这些可以有助于本校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从目前来看,小学数学目标可以分为三维目标,既强调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的情感也应得到有效发展。此外,数学教师还应该妥当处理数学整体目标与每节课程具体教学目标的关系。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这一课的目标设定为例。首先,它的
知识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意义, 学生初步学会利用长度对物体进行测量。初步认识什么是米,什么是厘米,即对米和厘米有清晰的概念。其次,它的能力目标是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简单测量。最后,它的情感目标是学生逐步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逐步意识合作的意义。明确教学目标,数学教师进一步思考实现目标的方法无疑为高效课堂打造做好充分准备。
二、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既是对本节课的一次系统的总结,又是对本节学习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以便及时反馈补救。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课堂40分的教学效果。
以上五个环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按照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三、“四精”的教学模式
(1)精心设计导入,吸引学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注重起始环节,数学教学亦不例外。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们比较重视新课“导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每节数学课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导人新课如同桥梁,联系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人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准备。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苦苦探索的问题。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要优化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给予整个教学过程一个
(2)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紧紧地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
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起伏的情感体验当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得知识的办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并用自己准备好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细绳,一支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还难以完成,就必须合作操作。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会到画圆的各个要素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学生就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表现的异常积极。这样的学生才是一种享受。
(3)精心设计练习,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许多知识如果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应用,那么一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
用意识,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教师“精讲”,提升教学效果。
“精讲精练”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高效呈现知识和高效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精讲”并不是少讲、不讲,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解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通过“精讲”,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因为学生注意集中听课,时间是有限的,讲多了影响教学效果。
总结:教师要从权威的讲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每节课教师都要小结。每单元学完之后都要引导学生整理复习,这些平时都做的事情,平常放手让给学生做。教师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渐渐地学生就学会了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小结,而且能够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来整理并交流,在学生们的交流中还能提出问题进行解答,举例说明等。若教师包办代替单元知识的总结,全篇一律的话,就没有了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
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探索。
参考文献
[1]杨九俊[M]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
[2]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
[3]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45;
[4]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
更多推荐
学生,知识,数学,教学,目标,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