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利用游戏
摘要:学生都有爱玩的天性,特别是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教师的教学活动难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而数学游戏可以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天性,把数学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利用游戏;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这门学科的逻辑思维性较强,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学科,从小学起就作为主要学科以供学生学习,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看,要求学生要做到前后呼应,有理有据且能够进行有效整合。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讲本身就较难学习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很多困难甚至会导致学生对于该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但是,游戏教学法的有效渗透则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趣味性的教学氛围,通过自己的参与度以及自身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一、数学游戏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兴趣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战胜畏难情绪,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从而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此前,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数学课堂上依然以填鸭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抵触情绪,更有甚者出现了厌学心理,如果听之任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数学游戏从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会让他们在参加趣味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改变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意识到数学并非想象中的那样枯燥,相反,很多时候还可以很有趣很好玩。这种观念上的转变,会促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保持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其数学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会有所提高,对于他们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有效途径引入数学游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夯实学生数学学习基础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学习不仅要背诵公式,还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这样在后续进入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时才能更加高效。有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强,有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差,就会导致学习数学的差异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立体三棱柱、圆柱等,帮助学生从本质上了解几何的构成。从主观上改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遇到难懂的公式时可以从源头找起,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现阶段的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别人的合作,导致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上比较自我,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无法与其他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团队的力量越来越明显,如果学生始终保持自我,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将来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领者,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强化,确保他们能拥有牢固的数学基础,为日后学习更加高深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还要注重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强化,让学生走出自我,尝试与别人合作,乐于与人交流,为日后成为优秀的建设者奠定良好的品格基础。而数学游戏的应用,则可以帮助教师达成这个目标。
二、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原则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充分重视,科学的设计游戏化教学活动。而教师的主要作用则是引导和组织,通过游戏化教学的运用,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充分调动起来。考虑到小学生都具有爱玩的天性,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游戏活动的优势,并将其引入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好游戏的强大驱动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全面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积极构建更加轻松的数学学习氛围,能有效地保障小学数学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二)适度、适当和适时原则
教师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循适度、适当和适时这三个原则。要结合教材内容,对科学的教学方案进行制定。然后再选择适合的时间,将游戏化教学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老师在利用游戏教学方法的时候,也要注意游戏教学的时间分配,可以将游戏穿插到教学当中,分成几个阶段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游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整节课当中都集
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所以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来决定是否带领学生做一个小游戏。因此,老师在游戏教学的时候要做好准备和时间规划的问题,以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利用游戏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指一节课的开端,同样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环节,而要让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便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比如,在“位置与方向”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盲人过河”的趣味游戏,在教室中心部位画了一个“河道”与“桥梁”,随机选出一个学生,为其佩戴眼罩,然后在“桥梁”两方分别安排一个学生为“盲人”指路。结合已有认知经验,本班学生基本都会使用“左右”“上下”“前后”三组位置词为同伴指路,但是却因为位置不同,会对“盲人”产生误导。这就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产生了好奇心,思考如何才能规范方向词,以免误导他人。据此,笔者就可顺利导入本课知识,让学生学习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使学生再次玩游戏,体会这四个方位词的优势,切实内化本课新知。此外,教师还可组织组间竞猜型数学游戏。一般情况下,竞猜型数学游戏主要指以学
生对于事物的猜测、想象作为基础所设计的数学游戏。如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借助竞猜型数学游戏的设计,可引导学生通过数学问题的思考,加强学生数学验证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此实现学生对新课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课程时,借助竞猜型数学游戏的设计可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至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以新课特点为依据,通过有趣、灵活教学活动的设计,将新课知识以生动、趣味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学习兴趣,以此为提高新课教学效率创造良好条件。
(二)引导探索,初次体验
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协作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文化,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以后面对问题时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形成一种数学思维。例如,在“分类与整理”这一章节内容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时先给予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时并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然后通过大家常见的趣味性消消乐游戏渗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小组进行PK,看哪一组归纳整理的同一类更多,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教学引入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小组竞赛让学生感受集体主义精神的力量。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灵活创设游戏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构建基于生活资源的教学情境,有效通过生活情境模拟来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以便保障理论知识紧扣实际生活,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以最大化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选择小学生非常熟悉的超市购物为主题,开展模拟超市的情境教学活动。在超市中,设置不同单价的卡片为商品,并明确划分水果区、零食区、蔬菜区、饮料区等。学生扮演相应的“顾客”“超市服务员”来模拟购物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学生具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在基于生活资源的数学学习中,能更加直观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上述的有效教学情境创设,能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单位换算”的相应内容,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乐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便于学生对相应知识点内容更加直观化理解,为后续的相应数学知识点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交流评议,再次体验
教师要善于学会利用信息时代下的教学产物,利用信息化的教学工具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数学与情景教学模式融合。在其中,多媒体能够良好地补足数学教学中乏味的语言表达和知识学习,能够通过屏幕更好、更直观地展示相关知识内容讲解,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深入学习。适当地在课前准备一些与课堂相关的图片或者小动画,还可以动手制作动态PPT,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倍数》这一章节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态PPT的展示和动画的播放,在里面将一些东西倍数化,让学生直观地形成一种倍数思维,让学生更好更直观地学习倍数,从中寻找倍数的学习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数学游戏在数学巩固环节中运用
在进行完了讲解之后,学生虽然瞬间记忆很好,但是知识的掌握在于一个长久积累的过程,因此,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将数学内容掌握,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方式,指导学生加强记忆,从而转化为终身记忆。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转化成自身的终身知识,并应用起来。例如,学习数学教材内容“位置与方向”一课时,在学了认识方向的知识后,教师通过小游戏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两个学生进行表演的形式,其他学生来说明两人所在的方向或者方位角度。通过“说一说”
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理解了所学的有关方向的数学知识,从而在以后生活中也能灵活运用。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学习,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