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浅谈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微课在小学美术数学中的运用 青年路小学 吴润芳
微课是近年教育界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是近来研究较多的教学热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益于新课改理念的推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学生能力培养。微课能在各学科中应用,美术教学自然也不例外,而美术教师也必须跟上形势,履行微课教学,尤其是城区教师,完全具备了实施、应用微课的基础,具有实践这种新型教学手段的能力。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而微课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则更能体现出微课的优势。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几分钟以内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均可由自己的意愿拿出来学习。它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类似于教师一对一辅导学生学习,利用视频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讲授一个知识点。相对于传统视频课的资源封闭、资源固结、难以修改、教师以教为主,微课显然有着易搜索、易传播、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它全面反映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
在微课的制作中,一般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
那怎样做好微课教学呢?
(一)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
首先,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讲解和录制。一节微课一般只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到知识结构的设计,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相当好的选择,也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即: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解惑,启发教学。而美术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很适合进行微课教学。其次,选择的内容要适合用多媒体来表达。微课是一种多媒体,内容的设计也就要适合多媒体的特性,对于不适合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教学活动实践可能效果更佳。因而微课的选题要选择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适合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兴趣的内容。
(二)、微课的教学设计要求,微课只有短短几分钟,但真是这短短几分钟要表达出教师的
教学意图,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这就更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更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总是井然有序的。它总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具有针对性地解惑、启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效果。
(三)、对不同教学对象,微课的设置内容应不同,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微课对应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要有学科学段的分别,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同一个美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美术的欣赏和理解水平都有差异,所以传授美学知识的方法和内容都应该有不同,进行个别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才符合微课的教学理念。
尤其是面对农村班级,或是一切以高考为指导的班级,不要以为他们不喜欢美术课,只会拼命为高考而奋斗。其实学生们孩子们总有很多爱好的,越是忙碌的学生中就也想放松。此时,教师要善于观察,适时的调整教学,以不同的微课形式把知识点展现在他们面前,甚至不一定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可根据学生特点量身而作,给他们一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这样,更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微课教学中,还要注重后进生的培养,尤其是美术教学中,可
鼓励其发挥自己的特点,让他们有自己思考和创作的空间,也许,从美术入手,更能让后进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完成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四)、微课要符合认知过程
优秀的微课设计总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让教学跳跃式发展,在对美术的认知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差异很大,对小学学生来说,其年龄结构较低,具体的知识,如图画、动画、视频会让他们更易于接受,而“停顿”和情景陶冶对于小学生是不太需要的,它反而会分散小学生的注意力。
(五)、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在传统教学中,尽管我们使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但教学的基本目标还是一致的,终究是在传统的传授知识,长此以往,教与学都会枯燥无味。而微课就擅于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这也正是微课不同于传统教学之所在,正是微课的特点之所在,也是我们在微课教学要坚持的理念。
总之,科学利用微课,能更好地丰富和发展美术教学。
第二篇:微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以微见著,优化教学质量
-------微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具有时间少、内容精、动态生成、开放性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类型,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制作一个好的语文微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要学习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研究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学生最优质的语文课程资源。
【关键词】微课联系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补充
引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以小见大,自古有之。美国发端于Twitter的微博,自2009年起,以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我国迅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信。于是“微课”也风靡了教育界。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它具有时间少、内容精、动态生成、开放性等特点。微课不是将教学
进行“微化”而开发的课程,而是以建构主义理念为指导,所建立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云网学习的课程,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今年我校的教研活动要求各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进行微课的尝试,本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本文正是基于微课的特点及其与语文教学的联系并结合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经验来粗浅探讨小学语文微课开发。
一、关于微课教学 1.内涵解读
“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
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2)主题突出。微课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程的内容更精简,主题更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3)使用方便。 “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4)传播多样。由于微课程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也因为操作简单、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易于通过网上视频、手机、微博传播。
微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并且理解字词的意思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一直以来,小学教育都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而新课程却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能力。
我认为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入手,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内打好识字基础;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外巩固,注重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尽快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任务。我们还应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
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但怎样提高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质量呢?微课,利用微课不但解决了这个困扰我们已久的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1. 微课把识字由抽象变为具体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利用了微课在学生的起步阶段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一年级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利用微课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例如,在开课之初,教师就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微课,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
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更多推荐

教学,学生,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