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小学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教育部门提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教学要求,并顺势提出了“双减”政策。“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小学教师给学生所留下的作业量大幅度减少,在此背景下,小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要把握好课堂时间,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师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有性质和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在“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好一堂数学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
就内涵而言,“双减”政策的落实,本质上是针对学生发起的一次“自由运动”,是立足于学生发
展规律和需求之下的减负尝试,是对学生的精神负担和学业压力的全面减轻,也是新课程改革进入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具体落实上,“双减”政策关注于课堂和课后的减负,在课堂中,要减负增效,更加关注课堂效率;在课后,要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也要减少课外培训机构,减少一系列扰乱教学秩序的因素。就结果而言,“双减”政策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业压力,将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暂时拯救出来,但这也意味着教学各个环节的全面优化改革。学校教学、家庭教学无论在思路还是在具体操作上,都将面临着革新。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课前预习
学生必须在教师讲课前完成预习内容,独立地阅读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做到初步了解知识点,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在每堂课前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支持和引导,如编列预习单、拍摄微课视频、模拟课堂情境、布置实践作业等,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引进游戏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数学课堂的主宰者,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小学生正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时期,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大大降低了数学学习的愉悦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新性地实现数学知识与游戏的有机结合,促进数学课堂氛围的活跃化、灵活化,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和体验感。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旨在让学生熟悉这两个图形的特点、联系和区别。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数学游戏,事先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彩色纸张。教师可以将这两张纸张分别装进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小心翼翼地扯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纸张的一角,开展“猜猜这是什么?”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猜测这一张彩色纸是长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的一种。为了给学生制造悬念,增加这一个数学游戏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慢慢拉出这一个纸张,帮助学生排除是三角形的这一个可能性。在露出了这一个图形的全貌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如下问题:在这样循序渐进的观察图形面貌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怎样的数学规律?来引出这一节课的核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长方形中拥有正方形、正方形中也可以划分出长方形的特点,帮助学生通过这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探索出这两个图形之间的潜在关系,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
(三)运用生活化教学法,简化教学的复杂性
既然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脱离生活实际教学的情况,教师就需要从此处进行切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简化教学的复杂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生活日常相结合的数学理论知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简化,由原来的抽象复杂变得更具体简单,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放到课堂教学当中。例如给出“小红同学买了4个小蛋糕,每个小蛋糕售价4.5元,请问小红同学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这一题目,让学生与同桌进行讨论并尝试计算。这样学生就会联系生活实际,将自己代入到题目当中进行计算,在教师公布答案之后,学生会发现自己的计算过程4.5+4.5+4.5+4.5=18元,以及4×4+0.5×4=16+2=18元,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4.5×4=18元并不一样,但是最终得到的答案都是正确的。教师抓住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化的问题,既能让数学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好地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解决
问题,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四)深度研究促进作业减量提质
要想解决当前小学数学作业的问题,教师不能够单单依靠政策推进,还必须要给予其高度的学术重视,将对作业设计的研究纳入到教研工作体系之中。教师要通过全面分析课程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作业。要优化小学数学作业,教师首先需要细致地研究作业所涉及到的所有相关要素和条件,了解当前学生对作业的实际需求并做好整体规划,明确作业设计的实际目标,通过精选内容、丰富作业类型、创新作业形式来优化整个小学数学作业资源,突出数学作业的育人功能。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教师必须坚持在有限作业时间内最大程度发挥出作业育人功能的原则,不仅要注意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还需要将作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整合在一起,体现出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要体现出基础知识和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高阶思维的培养。
结束语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教学面临着调整与改革,此时需要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形式和课后作业做出调整,对于教学工作做出思考和判断。作为新时期的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到日常教学中的思考和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和思维互动,启发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知识学习。
参考文献
[1]郝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6):71—72.
[2]姚惠琴.“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后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2022(9):18.
[3]曹改荣.“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科研探索[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5):13.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教学,教师,作业,学习,课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