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的几点认识
认识一.什么是整理和复习
字典对整理和复习的解释
1.整理:⑴整齐有条理。⑵整治梳理。总体释义为收拾使之有条理。
2.复习:有别于温习(重新学习)、学习(包括温习、复习),释义为重复学习使之巩固。
3.整理和复习二者应为为统一整体、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整理是复习的途径,整理的过程就是复习的过程;复习是整理的目的,复习的程度取决于整理的程度。
认识二.为什么要整理和复习
1.从地位谈起
整理和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篇幅大,教材的每个单元有整理复习,每册书的最后一单元是总的整理和复习,不少有经验的老师还常常在上完一个阶段后要进行整理复习,特别是六
年级教材下册 “整理和复习”的篇幅和教学时间都约占全册教材的一半.据统计,小学数学教学时间有五分之一是用在整理和复习上的。所以说上好整理复习课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2.从作用谈起
①温故知新:大家都知道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复习、训练才可能减少遗忘。温故本身就是再学习、再发现。
②查漏补缺:把知识经行有序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能够了解掌握比较牢固的、理解比较透彻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查找出掌握欠稳的、理解模糊的知识,进而补上短板、整改提高。
③建构网络:整理与复习的最大作用,不是仅仅对知识点的罗列和重复,而是建立知识网、归纳知识块,达到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有序化。
④深化提高:整理与复习离不了训练,训练是检测,训练是应用,训练是巩固,训练是深化,训练是提高。
认识三.如何进行整理和复习
(一)整理、复习、整理和复习的基本程序
1、整理的基本程序为:梳理——沟通联系——建立网络。其基本方式有:先理后练、边理边练、以练促理等。
2、复习的基本程序为:再现——理解——应用。其基本过程有:知识点罗列、重难点精讲、针对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等。
3、整理和复习的一般模式为:调动回忆,再现知识(现)——梳理归纳(理),建构网络——综合应用,训练提高(练)。
(二)整理和复习课的基本环节
整理与复习的三个基本环节:“再现”“整理”“应用”
从教学流程的角度看,“再现”是学生从脑中调动提取所要整理的知识,“整理”是对再现出来的知识进行归类、辨析、整合等系统化处理,“应用”则是对整理结果的综合运用。从思维的角度看,“再现”是分析检索的过程,“整理”是比较、归纳的过程,“应用”是演绎、推理的过程。从学生学习的过程看,再现是“温故”,整理是“知新”,应用是“实践”。
一)、激活原认知,再现知识
再现是有效整理的前提。整理的质量如何,取决于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的熟悉和理解程度。在整理之前要对原有的知识要素进行唤醒,使原有的认知结构被激活。再现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1.直接回忆式
这种方式多以自主回忆与联想为载体来再现知识,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例如整理复习五年级《认识分数》单元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在整理复习五年级《长方体、正方体》时,教师问到:通过单元学习,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说给大家听听。这些直入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思维指向性,学生凭借记忆检索,能很快回想出单元知识点,对回想不完整的再让其他学生交流补充。但这种方式再现的知识往往很零散,突出不了重难点、注意点。
2.提纲引入式
这种方式多以提纲、提示语为载体来再现知识,较第一种方式更能够突出单元知识的重点
、难点、关键点等。提纲是对整理内容的分解与细化,提示语则是对整理内容的明示与提醒。例如整理与复习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依据下列提纲进行:①什么是分数基本性质?并举例说明②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什么?③约分、通分要注意什么?有什么作用? ④什么叫最简分数?如何化简一个分数?教师针对内容的重难点,设计这样有序的复习提纲,引导学生思考,既让学生有序地复习了知识,又突出了知识结构。
3.剥离抽取式
这种方式多以实际的问题解决为载体来再现知识,是最能够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式。复习有别于练习,它着眼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如在《因数倍数》整理与复习时,提供如下素材:1、2、4、0.8、9、15,问学生:你能结合单元知识谈谈对这些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吗?问题的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热情;问题的综合性,开动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充分地观察、分析、尝试,从数的奇偶性、是否是质数及合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如互质数、倍数、因数)等方面对数的特点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有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又如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整理复习时,教师要学生
则随意画出几个不同的三角形,并说说这几个三角形分别有什么特点。这种方式伴随着具体的事物,学生回忆起来兴趣盎然,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跃然纸上,为知识的分类整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整理原认知,建构网络
揭示知识点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是对所学知识的提炼、概括,是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处理的过程,是通过整理使学生体验知识从零乱到系统的过程,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1、重视学生自主整理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学生主体通过顺应和同化的方式实现的,是学生思维活动内化的结果。整理复习教学应注重师生角色的转换,使知识的结构体系由学生自主进行整理。教学应该以学生“理”为主,教师“引”为辅,引导学生经历整理的过程,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串成线,梳理知识点,形成更充实的知识网。
下面以《用字母表示数整理和复习》为例说明如何让学生自主整理:
(1)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回忆单元所学习的内容。
(2)根据学生随意的回答无序的板书: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运算定律、比和比例、数量关系、方程的解、计算公式、方程、解方程……
教师问到:这么多知识,怎么乱,你能根据一定的联系把这些内容进行有条理的整理一下吗?
(3)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来进行整理,自己商讨整理方式、整理依据和整理标准,教师巡视并帮助学生整理。
(4)各小组依次展示交流,其他小组学生从整理方法、整理结果等方面评议展示的优点缺点。
2.重视整理方法的指导
教育大家说过,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解决问题本身更为重要。方法的获得是能力提升的关键。整理时要渗透给学生整理的思路和线索,使他们了解知识结构、方法体系的表达
或呈现方式,不仅要引导学生整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横向整理),还要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的来龙去脉及发展过程(纵向整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运用。例如二年级整理复习《表内除法》时教师就指导学生观察除法表(每行9个算式,除数都相同,结果是1到9;每列9个算式,除数是1到9,结果相同):你能观察出表内算式一共有多少道吗?我们可以竖着看看、横着看看,可以把除数相同的式子连在一起、也可以把结果相同的式子连在一起,看看能寻找到规律吗?
更多推荐
整理,学生,知识,复习,进行,过程,再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