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篇1】
我所要说的很少,但是今天我确实学到了一点东西,所以说我今天就是进步的。
抛开张主任的开篇语和贺老师的新课标解读不谈,我只想说一说我看到的那一节课。
先来说说这位老师,王延安,一位42岁的小学教师,依然能够站在这样一方讲台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挚爱,我觉得很难能可贵。他的幽默,他的言谈,他对孩子的用心足可以证明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再来说说他的课,当然,作为晚辈,我很荣幸能听到他的这节课,自知也没有什么资质给他谈课,只是出于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目的,有句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相信这句话王老师做到了。
在他的课堂上,我看到的不是虚设的学生操作,不是形式的小组交流,更不是假意的师生
评价,从王老师的课堂上我更深体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谛。
或许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教师就是缺乏王老师身上的一点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具体我也说不上来,是对教育的那份热爱?是对孩子那颗慈父般的心?是自身缺乏的那种幽默?是对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攀登?是当年考大学的那股冲劲?是……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
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篇2】
一下午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结合本次学习谈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严格要求,培养良好习惯。
一年级知识讲授内容不太多,关键是养成习惯的培养。课堂上应重点抓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课堂教学就会得心应手。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如杜晓夏老师的《垂直和平衡》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直观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这一直观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小数除以整数》时,老师以自己逛商店买蛋糕入手,引导学生去找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杜老师的《垂直和平衡》中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中认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3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篇3】
参加了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从中感觉到,新教材与我们一直用的教材有所不同,感觉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例如,更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进步。但实际怎样操作,怎样把握新教材心里却没底。可是,听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讲座后,我顿时觉得,自己的认识清楚了许多。几位老师不仅就《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谈自己的体会,还结合一年级的实际内容给我们分析,组织我们分组讨论,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新教材和新课标的精神。下面就是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1、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自学的内容。
2、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
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它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例如有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和童话故事,教材中充满着鲜艳的图画,使儿童兴趣高涨,并能投入其中。
3、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
新教材更注重多样性。过去教学可以说也重多样化,但这种多样化目标单一,往往是殊途同归,而且过分强调掌握多种方法。相反,新教材更重研究探讨的过程,承认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学生有一个较大的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想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且结果不是唯一的,学生更多的.结合生活实际解题,使学习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形式。
4、更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
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我相信,通过这次的新教材培训,我们将对新教材更加深入的把握,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课改工作。
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篇4】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育人要有新理念,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
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其次,教学要有新方法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
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