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学数学老师的一点建议
——谨与象山同仁共勉
上篇曾与语文同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的些微问题,在发布后又反复阅读过几次,但仍觉有诸多不妥、不当之处。这次与数学同仁探讨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更觉惴惴,所幸曾与几位数学专家在一起有过交流、在听评课中与一线老师有过交流,再抱着学科教法有所相通的侥幸心态,斗胆在这里说上几句,其根本目的也在于引发大家的讨论。
“学数学用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等理念让数学本身的价值观和数学教学的价值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次数学教学的革命,它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把生活中生动的数学例子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再将数学能力运用于生活,实现了教师学生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让数学教学有效性得到凸显。但今天我想表达的是,如何让数学教学或者说数学学习走向高效,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是否还能寻求更佳的教学策略。
小时候学数学、参加工作后听数学教学,总被一些优秀教师条清理晰、干净利落、结构严
谨、选例精当的教学所折服,因此我一直很佩服这些老师清醒的头脑、简洁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遗憾的是自己一直担任语文教学,没能找到这样快乐的感受。我想,这是否就是数学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思维风范呢?我这里不敢说就是或者说可能是,但我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喜欢这样的数学老师,喜欢这样的数学,这也可能是我们常说的“理性的光芒”吧!
还是先说说计算吧!曾经叫过算术,应该就是一种技能,但技能之外的是什么?难道说是技能的障碍、困难?这个在计算中客观存在。我们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会有困难呢?这里似乎不是经常练习那么简单的问题了,问题可能是学生看见数字就头疼,那就说明他们跟数字不亲近。记得有“数学语言”云:数感、数理,我想是否是近乎语文中语感、文理的东西。“感”即那种与语言、数字的心灵交融,一种零距离的,非陌生、非惧怕或敬畏和生涩,我想,有感觉的事物我们就一定想走进它更为神秘的内在世界,会探究它的奥秘,或者说它会顺应着某种感觉去抓住它,去占据它;至于“理”是否就是普遍性规律的东西,这是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它存在着一定的普适性和特殊性的特征,就好像我们找到了牛的骨骼、肌肉构成规律就可以像庖丁解牛那样可遵循的路径。数感、数理在小学教学的不同阶段可能教学侧重有所不同,也有很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一些时候,但其对学生学习数学
一直以来的熏染是不能忽视的。因此,我们要在小学里面一如既往地推行口算、速算,让学生在经常地练习里面感受到哪些计算是相近的法则,或者说有些计算存在规律之后不需刻意计算,比如凑足整百整千的计算学生接触多了就不用劳心费神。还有,我们要在学生长期的计算训练中不断提高速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出错的概率,在逐步走入高年级后对计算的准确率还是有帮助的。
数学教学里面,思维和方法的训练尤为重要。常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方法怎么来,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探究、发现、总结、提炼、运用;在方法的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不要怕学生遭遇障碍,有挑战性才有征服感和成功感;在方法的运用过程中不要怕学生误入歧途,“错导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只有几次偏误才会确立真理。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寻找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或者小组探讨学习的方法,只有亲历方法的形成过程他才会有刻骨铭心的记忆。至于思维,我觉得它的线性指向比较强,即便是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也是立足于某个思维点的线性清晰指向。我想表达的就是,数学的思维一定要清晰,指向要明了,就像很多同学学习数学不是自己搞糊涂了,而是老师讲糊涂了一样。当然,很多思维方法,比如归纳、推理、演绎等方法的训练也非常重要,我们要在一些概念、原理、法则、意义、定律教学里面充分地对学生的这些思维方法进行训练。
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说:既是体操,当要操练。怎样操练,我觉得精选练习题非常重要,在数学练习的设计和布置上下功夫,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还避免思维的混乱;当然,有时候我们也要通过相似题的练习来矫正学生可能存在的混乱思维。操练还要做到举一反三,通过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我们还要给学生不同难度的操练,简单的寻找速度和成功感,中度的培养思维的清晰度,拓展和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欲和挑战性。我们要让学生相互讲题,在全班讲题,讲题意理解、讲解题思路、讲思维方法与思维结点。但是,我们拒绝盲目的题海战术,这样既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又给学生的思维添乱。
数学应是理性、清晰的学科,可我这个教语文的越讲我都越糊涂。只是自我的一点感受,恳请批评指正。
更多推荐
数学,学生,思维,教学,方法,计算,小学,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