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理念,新要求——谈谈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课堂的要求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加快了教育事业的改革进程,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颠覆性改变,这对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程发展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要想小学数学课改正常推进,教学任务高效、精准完成,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在新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和《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为基准,围绕小学数学课程展开系统性探讨,促使数学老师对自己的任职角色有一个正确、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小学数学课堂。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控制者,学生们只能被动接受、获取知识,而新课标要求老师以新理念为导向,主动转变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指导和辅助的作用,促使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这也就对数学老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标内涵,立足于当前实际做好以下几点,由此才能保障新课标正常进行。
一、数学课程生活化
新课标多次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实践性教学,既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还要主动创造交流机会、定期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所以,“数学课程生活化”理念一提出就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并吸引诸多老师关注与探讨。所谓数学课程生活化,就是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关联在一起。这也就需要数学老师将学生感兴趣且常见的生活场景引入课堂教学中,以保障教学活动正常、高效开展。在讲解、 解决问题时,也要向生活素材靠拢:超市购物选择备受同学欢迎与喜爱的酸奶、文具等;生活中缴费问题:引导学生计算水电费、物业费等,通过将课堂学习打造成为情景小剧场,激发学生们的参与兴趣,并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以人教版五上《可能性》这堂数学课为例,老师在讲解知识前,通过抛硬币猜正反面这类小活动将学生代入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下感知事物的不确定性,更容易快速掌握知识点。因此,数学老师要合理选取生活素材,通过数学课程生活化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知识,并领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
实践研究表明,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既能清楚了解“数学问题”的来
源、“数学结论”的得出过程,更能使学生切身体验如何“做数学”。以人教版五上册《商不变的性质》这堂数学课为例,数学老师先让学生完成10/5、1 00/50、1 000/500这组计算,再对生成的结果进行观察对比,以得出商不变的性质结论。关于长度内容的教学,学生分不清什么是厘米、什么是分米,此时可让学生利用直尺标注出找1厘米、1分米,再引导学生测量数学书、铅笔等物品长度,使学生正确理解长度概念并获得直观的认知更感受。让学生亲身参与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可精准洞察数学知识变化规律,那么以后再遇到相似题目,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倘若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由于不了解知识点的精髓,那么即便知识点有细微变动,学生就容易不知所措,也就难以得出正常的结果。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通过加深脑海印象,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培养养学生学习能力。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积极响应新课标要求,全面推行新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占据课堂核心位置,而是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自主探究新事物,并通过分组合作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具体来讲,数学老师在讲解新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再通过仔细观察、分组
交流、归纳整理提出问题,最后再由学生自主探究出问题解决方法。比如,在讲解除数是小数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将除数56写成5.6,并问学生“下一步该怎么办”,学生们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讲出自己的想法,一些学生认为直接算就可以,一些学生认为要将除数改为整数,而一些学生则认为要将被除数改为整数。
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数学老师可要求学生自行验证下,并让学生互相交流操作过程,看看在验证过程中碰到了哪些问题、获得的结果是否准确。经学生们的大胆猜测、检验计算后发现,正确做法是先将除数变为整数,再按照商不变的 原理变被除数,最后算出答案。学生们自主思考并主动探究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可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到知识点,真正做到“娱乐教学”。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认可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更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取得理想学习效果。所以,基于新课标背景下,老师要将更多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并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好习惯,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四、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方式
在新理念、新课标、新要求的指导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被重新审视,不要一味强调“权威-服从”,而是朝着“指导-参与”方向演变,这就意味着老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探究新知识,并通过深入交流共同解决学习难题,从而实现学习成绩的整体性提升。具体来讲,数学老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营造出欢快、愉悦的课堂氛围。值得一提是,老师要巧妙设计每个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将整堂课的知识点串联一起,通过抛砖引玉、逐层深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点,还能加深旧知识点印象。比如,在讲解循环小数这堂课时,老师先设计一个口算,通过开火车式重复回答,让学生发现答题特点,然后再设计 2÷3的口算,让学生大胆说出其特点,并由此提出循环小数的概念,最后再设置相似例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完成练习计算。总之,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正视自己的引导者身份,通过及时点拨和科学指导促使学生完成探究式学习,并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答疑解惑中去。
结语:我国教育事业只有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才能实现宏伟战略目标,这也就需要授课老师树立新教学理念,并主动迎合课改要求对当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调整。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老师要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与持续创新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有序开展。另外,新课标的制定与实施也对老师的业务能力
、职业素养提出了高要求,唯有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更新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胡寅生.小学教育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王 元. 小学数学教育与研究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5.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小学,老师,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