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
1、数学具有两重属性,即()和()。P3数学具有双重价值,即:()和()。P4
(抽象性)(现实性)    (理智训练价值)(实践应用价值)
2、皮亚杰将数学知识分为()、()和()。P13      (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社会知识)
3、数学知识普遍存在()、()和()三种逻辑观念。P15    (一一对应观念)(序列观念)(类包含观念)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列为数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
5、数学教育中涉及到教师、幼儿、活动材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让幼儿在数学教育实践中,既要更好地发挥老师的(),又要发挥幼儿活动中的(),让幼儿能充分地与活动材料相互作用。    P30  (主导作用)(主体地位)
6、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有()、()()。P31      (儿童发展、社会要求、学科特点)
7、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有:()、()、()、()。P55
  (数学教学活动)(活动区中的数学活动)(数学游戏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8、数学教育活动设计包括()和()两方面的内容。P62  (数学操作活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9、数学活动中提供的同一类活动材料应有()、()()三个层次。 63        (实物)(图片)(符号)
10、学前儿童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教具、学具分为:()和()。71 
  (实物教具、学具)(形象直观教具、学具)
11、每一个数学操作活动都由以下6个要素组成,即:()、()、()、()、()、()。63
  (目标)(材料)(规则)(形式)(指导)(评价)
12、数学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以及()。76
  (集体活动形式)(小组活动形式)(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
13、幼儿集合概念的发展需经历由泛化到精确的四个发展阶段:即()、()、()()。117
  (笼统感知阶段)(感知集合界限阶段)(集合的数量感知阶段)(初步集合运算阶段)
14、集合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类确定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P111 。
15、学习集合是儿童()、()的基础。115    (学会计数)(理解数的实际含义)
16、引导幼儿学习集合的要求主要在于:(),(),(),()。121    (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掌握求同和分类技能)(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并能对两个集合元素进行比较)(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
17、儿童数数时必须遵循五条基本原则:()、()、()、()()162
(一一对应原则)(固定顺序原则)(基数原则)(顺序无关原则)(抽象原则)
18、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162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19、口头计数只是一种机械的记忆,儿童的这种数数实际是一种“()”。163          (唱数)
20、数的组成包括数的(),故又可称作()。167      (分解与组合)(数的分合)
21、幼儿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117
(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概念水平的加减)
22、应用题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应用题的最主要特点就是()。176
(内容)(条件)(问题)。(它来源于生活)
23、皮亚杰从两个层次研究了儿童几何概念的发展:(知觉的层次)和(概念的层次)
他提出了(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2-4岁):能分辨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但不能分辨欧氏图形。第二阶段(4-6岁):是过渡期,能辨认欧氏图形。第三阶段(7岁左右):具有逆向思维能力,能辨识直线形成的封闭图形。226
24、幼儿对几何图形命名发展趋势是:(几何形体与实物等同)→(几何形体与实物作比较)→(几何形体作为区分物体形状的标准)
25、量通常用(数)(单位量)来表示。所谓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来测量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轻重等,或用目测大小、步测远近等)。257
26、排序的方法包括(重叠对应排序)、(并置对应排序)(独立排序)。269
27、按照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划分,数学教育活动评价主要包括(幼儿发展评价)和(教学评价)两个方面。
28、根据教育评价的不同功能,以及它们的运行时段,可以把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29、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评价方法有(观察法)、(测查法)、(临床法)、(作业分析法)、(展示法)
30、(行为检核)和(事件详录)是两种常用的观察方法。
简答:
1、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有什么样的价值?P5
1、数学教育能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数学教育能训练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
3、数学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以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2、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P19-22
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3、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P23-28
1、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
2、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原则。
3、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
4、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4、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P45-47
1、分类、排序和对应;
2、数、计数与数的运算;
3、几何图形;
4、量与计量;
5、空间和时间。
5、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注意什么?P50
1、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启蒙性。
2、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生活性。
3、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可探索性。
4、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系统性。
6、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特点。P57
1、幼儿数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2、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戏性的特点。
3、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一般为老师组织、并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
7、数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关于学习内容应包括哪几个方面?P67
知识概念的学习;认知能力的学习;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8、教师选制、运用教具、学具时,应注意的问题。P72
1、要有助于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2、应尽可能使其具有多种用途,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
3、要注意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9、数学活动中,教师对小组活动的指导要求有哪些?P77
1、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虽然进行的是同一内容的活动,但教师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评价幼儿,应肯定每个幼儿在自己发展基础上所取得的进步。
2、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主要手段。
3、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主要任务是观察、了解个别幼儿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10、以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主题进行活动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82
1、这一主题涵盖了哪些数学教育内容;
2、这一主题涵盖了哪些领域的教育内容;
3、在这一主题中,幼儿所要学习的经验,需要通过哪些教育教学活动获得。
11、主题活动中如何组织数学教学活动?83
1、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是通过多种教育教学形式实现的。
2、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应是自然地渗透其中。
3、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有时还会生成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对些教师应给予关注和支持。
12、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的特点。P84-85
1、生活中的数学,让幼儿能自然而然、不知不觉的学习“数学”,获得有关数学经验。
2、幼儿在学习经验的选择上有较大的自主性。
3、活动区、角数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创设良好的数学活动环境,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与材料进行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大量的数学感性经验。
13、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P84-85
1、给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创设了条件。
2、使幼儿有机会去建构数学知识。
14、幼儿学习集合的意义。P115-116
1、学习集合是儿童学会计数、理解数的实际含义的基础。
2、学习集合有助于促进幼儿发现事物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的概念。
3、学习集合有助于幼儿从包含关系上来理解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
15、求同操作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组织。
1、按标记求同;
2、用排除法求同。
16、分类操作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组织。
1、按外部特征分类。
2按内部属性分类。
3、按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分类。
4、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分类。
5、层级分类(适合中班末期)。
6、多重角度分类(适合大班)。
17、配对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组织。
1、关系配对。2、做等价配对。3、集合间的比较。
18、幼儿口头记数有哪些特点?
1、幼儿一般只会从1开始,顺序地往下数,如果遇到干扰就不会数了。
2、幼儿一般不能从中间的任意一个数开始数,更不会倒着数。
3、在口头数数中,常会出现脱漏数字或循环重复数字的现象。
19、幼儿对数序的认识包括哪几个方面?165
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为幼儿学习数序、形成数列概念做了最初的准备。
2、认识数序,即要能按序的观念排列10以内的自然数列。
3、幼儿对数的序列的认识,还包括对序数的认识。
20、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意义168
1、数的组成的学习,有助于幼儿对数的组成蕴涵的数量关系的感知和理解。
2、数的组成的认识是理解加减运算的基础。
3、数的组成的学习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21、3-7岁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分成哪三个阶段?P170
1、对数量的感知阶段(相当于3岁左右)。
2、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相当于4-5岁)。
3、数的运算初期阶段(相当于5岁以上)。
22、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三个特点。P174-176
1、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2、学习加小数、减小数的问题容易,加大数、减大数问题难。
3、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
23、学前儿童建立数的概念需要经过哪些学习阶段?177
1、感知以内自然数的基数意义;

更多推荐

幼儿,数学,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