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一、问题的提出
1、对学生数感状态了解不深入
以一年级数学为例,初入学的小学生禀赋各异,再加上学前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准备和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何去开展学生的数感呢?这给承当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把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落到实处,一年级的教师一方面要坦然面对学生之间智力上和知识积累上存在的差异,树立信心去帮助每一位学生,另一方面要下工夫钻研实验教材精心备课。
2、教材的编排与学生生活经验没有完全相结合
现在大局部学生通过学前教育,都已学会110这些简单的数字,而且在调查中还显示出他们对110这些数字的意义已有初步理解,所以教材内容的安排可以紧凑一点,把1到10的数字安排在一起学习。
3、在培养学生数感时没有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他们的接受能力
新教材第四册的第一单元例题1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而例题2那么是两步计算应用题和小括号的教学。如果按照教材这么做,就会使学生难以接受,因为这个单元是学生刚刚接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刚刚接触还没深入理解的时候教材在第二个例题就又参加了小括号的教学难点在里面。这使得学生无所适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当然没问题,但对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同学来说这是不适宜的。而且这是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旦对刚开始的新学期感到恐惧那他接下来的数学兴趣也就没有了,我们的教学也会变得更难了。
二、数感培养的策略
1、整合教材内容帮助建立数感
低年级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根底。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接受能力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的内容或进度。我曾对自己担任教学的班在入学初进行测试和调查,摸清了学生们在学前已积累的数学知识及形成的能力。
调查结果说明:这个班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水平分布比拟均衡,20%的同学已掌握了〈〈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内容,有51%的同学已经会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另外有40%的同学尚需系统学习上册才能到达要求的水平。整个班级的数学能力比拟好。
这一册实验教材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字和学习相关的加减法。为了帮助初入学的学生初步建立数感,能够很快很好地认识20以内的数,我根据自己班里的具体情况,调整了教学进度,大胆整合教材相关内容,当我上到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时,考虑到班上绝大多数同学会很容易学会15这几个数字。遂决定把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 整合为一课时来完成。当学生学完这几个数后能够马上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例如自己的岁数、家里的  号码、自己的学号、还能说出我们的书都有页码这些页码是数字组
成的等等。这说明学生已经理解了这些数的意义,并且知道这些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在快乐游戏中形成数感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形式,学生在参与教师设计的游戏中,能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在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
低年级在认数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具体情景,通过观察、操作、相互交流等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生活现象。我在教学110的认识时,根据小朋友对游戏具有浓烈的兴趣,设计了一场情景教学。具体如是:准备好红、蓝两套纸制球码,号码分别为1、2、3、4、5〔红〕6、7、8、9、10〔蓝〕。然后模拟打一场篮球比赛,比赛分五节进行,每节5分钟。比赛规那么:下场队员根据教师指令去盯防相应号码的同学。人人参赛,交叉盯防,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识别110的数字〔教师佩戴0号球码。〕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做 小蚂蚁找家青蛙比赛跳荷叶过独木桥等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让他们牢固地掌握了所要学的知识并提高了他们学数学的兴趣。通过这样具体的尝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全融合在游戏中让学生体会了数的意义而且还知道了这些数在平时生活中是可以用来交流的,使他们对数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更多推荐

学生,数感,教学,教材,数学,培养,教师,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