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通⽤13篇)
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样,因此我们要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下⾯是应届毕业⽣店铺为⼤家搜索整理的⼩学数学⼆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学数学⼆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学数学⼆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题以及想想做做1—3。
教学⽬标:
1、使学⽣通过实际的观察、⽐较,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样,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正确辨认从前⾯、左侧⾯、右侧⾯、后⾯等⾓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换位观察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提⾼解决问题的能⼒,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培养学⽣的合作意识和与别⼈交流的能⼒,同时提⾼数学语⾔表达能⼒。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给学⽣分组、多媒体课件(附图⽚)、玩具猴⼀个、玩具企鹅⼀个、紫砂壶每组⼀把、学⽣各⾃带来的茶杯、洒⽔壶和玩具等物品。 教学过程:
⼀、看图竞猜,激趣导⼊。
1、师:⼩朋友,⽼师先请⼤家欣赏⼀组动物照⽚,你们要仔细观察,猜⼀猜拍照的⼈是站在动物的哪⼀⾯拍摄的?前⾯?后⾯?左侧⾯?还是右侧⾯?⼀起⼤声说出来!
2、教师放映课件中的照⽚,学⽣齐说(说左右侧⾯时可能会说错)。
3、引出课题:⼩朋友,刚才啊有些照⽚你们说对了拍照⼈的位置,有些呢没说对。想要全部说对呢,就要学会从不同的⾓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你们想不想⽤⾃⼰的⽅法研究⼀下观察的⽅法呢?有兴趣吗?等到认真学完了新课,你就可以⼜对⼜快地说出拍照⼈的位置了。
[设计意图:学⽣已有经验是发展学⽣空间概念的基础,学⽣的空间知识⼜来⾃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可爱的动物照⽚能更激发孩⼦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探究的欲望,当然更有强烈的求证欲望。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为接下来的教学组织起了引出课题和激发学习欲望的作⽤]
⼆、细⼼观察,分组探究。
过渡:有些⼩朋友也许对动物不太熟悉,所以说不准,那么⽼师先带⼤家观察⼀下我们周围⽐较熟悉的环境吧!
1、教室环境,分辨前后。
(1)师:⼩朋友,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师很喜欢。(放教室的两幅照⽚)
提问:这两张照⽚⼀样吗?(不⼀样)哪⾥不⼀样呀?(同桌交流后指名说说)哪⼀张照⽚是⽼师站在教室的前⾯拍摄的?(指名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另⼀张照⽚是⽼师站在教室的哪⼀⾯拍摄的?(后⾯)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2)⼩结:我们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度去拍,得到的照⽚是不⼀样的。这两张照⽚,⼀张是站在前⾯拍的(板书:前),另⼀张是站在后⾯拍的(板书:后)。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从⾃⼰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让学⽣借助已有的⽣活经验,初步体会从不同的⾓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 2、校园门⼝,分辨⾥外。
(1)师:⼩朋友,你们每天从校门⼝进进出出,仔细观察过那⾥吗?⽼师也拍了两张照⽚(放两张照⽚),这
两张,有什么不⼀样?(指名说说)哪⼀张是在学校外⾯拍摄的,哪⼀张是在学校⾥⾯拍摄的?(板书:⾥外)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结:看来⼤家都是细⼼观察的⾼⼿啊,在⽣活中,我们就要做个细⼼观察的有⼼⼈!
3、观察玩具,分辨左右。
(1)介绍企鹅
师:从⼩到⼤,⽼师相信你们家⾥⼀定有很多玩具吧?肯定⽐⽼师多!你有没有从不同的⾓度仔细观察过这些陪伴你长⼤的好朋友呢?(出⽰玩具货架图⽚)今天⽼师从陆⽂娟⼩朋友家请来了⼀位玩具朋友——企鹅妹妹。(出⽰玩具)瞧!谁想上来轻轻地摸⼀摸,看⼀看,然后告诉⼤家企鹅妹妹长什么样啊?
指名代表上台完成刚才的要求,教师给予肯定,适当引导。
提问:为什么⽼师称她为“企鹅妹妹”呢?(扎了蝴蝶结)
追问:你能介绍⼀下她可爱的样⼦吗?
师:现在她觉得累了,让她坐下来,好吗?你们欢迎吗?(挑选中间⼀组,让企鹅“坐”在桌⼦中央,注意朝向)
(2)观察企鹅
师:先请坐在企鹅妹妹这四个⽅位的⼩朋友帮她拍⼏张照⽚(教师做出拍照的样⼦喊“1、2、3,喀嚓”指导⽅法,学⽣模仿教师进⾏拍照),闭上眼睛想⼀想拍到的样⼦再睁开眼睛看⼀看,并且记在脑⼦⾥。⽼师也拍好了(出⽰四张照⽚)。
[设计意图:以模拟拍照这⼀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亲⾝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的兴趣,引导学⽣⼈⼈参与。通过有⽬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逐步学会从不同⾓度去观察物体的⽅法;通过引导学⽣想⼀想照⽚的样⼦并把这些照⽚“印”在⾃⼰的脑⼦⾥,指导学⽣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提⾼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提问:你们有没有拍到这些照⽚呢?谁拍到了1号照⽚?你坐在她的哪⼀⾯?(板书:前)
追问:2号照⽚呢?3号呢?4号呢?(依次板书:后、左、右)
提问:你们发现哪⼏张照⽚⽐较好认啊?3号和4号这两张照⽚有什么不⼀样?(对⾯的学⽣进⾏交流)
追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分辨出哪张是左侧⾯拍的,哪张是右侧⾯拍的呢?(学⽣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并肯定观察⽅法)
⼩结:你们说的都是好办法!如果是站在她的左侧拍照,拍到的是左边的脸,嘴巴朝着左边;⽽站在右边拍照的话,拍到的是右脸,嘴巴朝着右边。现在请你们换⼀下位置,再观察⼀下,坐在新的位置上拍的照⽚还和刚才⼀样吗?为什么会不⼀样呢?(位置换了,观察的⾓度也变了,所以照⽚不⼀样。)
(3)分组观察
现在请⼤家拿出⾃⼰带来的物品,玩具、茶杯、洒⽔壶等等,放在桌⼦中间,互相说⼀说,你从⾃⼰坐的位置看到了什么?坐在对⾯的⼩朋友互相说说有什么不⼀样。
教师巡视,指导各组的观察情况。
选取其中⼀组进⾏全班性的观察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初步学会从不同的⾓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步体会从不同⾓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观察⽐赛,⽕眼⾦睛。
1、观察⼩猴。
(1)出⽰观察⼩猴的画⾯,提问:你看到四位⼩朋友在给谁拍照?(⼩
猴)他们分别站在⼩猴的哪⼀⾯为它拍照?(同桌交流后指名说说,⽤玩具猴⼦辅助,重点引导说出⼩⽟站在⼩猴的左⾯、⼩云站在⼩猴的右⾯)
(2)师:不过,他们拍的四张照⽚不⼩⼼打乱了,你能帮⼩红、⼩芳、⼩云和⼩⽟找⼀找吗?怎么连线?(学⽣P94书上连线)教师巡视。
(3)⼩组交流:你们是怎样找到四位⼩朋友的照⽚的?和⼩伙伴说说判断的理由。怎么连线呢?
(4)集体校对,指名⼩组代表说⼀说以上问题的想法。
(5)⼩结:正是因为观察的位置不⼀样,所以观察到的样⼦和拍到的照⽚就不⼀样。
[设计意图:有了上⾯给企鹅“拍照”的经历,学⽣不难解决这⼀问题。通过让学⽣在书上连⼀连,使每⼀个学⽣都能参与,让他们利⽤在上⾯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想象并作出判断。]
2、观察汽车
(1)(出⽰图⽚)师:⼩兰、⼩亮和⼩刚正在观察这辆汽车呢,他们站的位置⼀样吗?(不⼀样)那他们看到的会⼀样吗?(不⼀样)请⼤家先想⼀想再打开书本P95连⼀连。
(2)教师巡视,指导练习。
(3)提问:你能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三位⼩朋友分别看到哪幅图吗?你的判断⽅法是什么呢?
(4)总结:在我们观察的时候,要看清楚物品的⼀些特点,才能判断正确。
3、观察茶壶
(1)师:接着瞧,这组⼩朋友⼜在看什么呢?(紫砂壶)⽼师这⾥也有⼀把,这是壶嘴,这是壶把!这幅图上,四位⼩朋友分别能看到右边的哪幅图呢?先和你的⼩伙伴们说⼀说吧!
(2)师巡视指点,再指名回答,作出选择。
(3)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结:从不同的位置看茶壶,看到的样⼦是不⼀样的。
4、⼩结。
看来⼤家都有⼀双和孙悟空⼀样明亮的⽕眼⾦睛,都有⼀颗细⼼观察的⼼,学得⾮常棒!那么,现在再来欣赏那⼏张动物照⽚,你能说出拍照⼈的位置了吗?(放照⽚,齐说位置)
四、反思总结,联系⽣活。
1、刚才我们⼀起观察了⼀些物体,想⼀想,我们是怎样进⾏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并总结)
[设计意图:在学⽣经历了三次观察物体的活动以后,引导学⽣进⾏反思,对活动过程、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作出进⼀步的解释,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下课后,⼩朋友们还可以找⾝边别的东西观察⼀下,换个⾓度看,你发现看到的有什么不⼀样。
拥有⼀颗善于观察的⼼,你会看到不⼀样的世界!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后
⾥外
左右
⼩学数学⼆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2
教学⽬标:
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侧⾯、上⾯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能由两个平⾯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讨论的⽅法;
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此⽬标由“在任⼀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侧⾯、上⾯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能由两个平⾯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
教学过程:
⼀、讲故事引⼊课题
1、讲盲⼈摸象故事
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因双⽬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我们⽐盲⼈幸运多了,都有⼀双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位置观察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们就观察⼀些物体试试。---板书课体——观察物体
4、以问题形式让学⽣明确本节课⽬标
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新课(习得阶段)
(⼀)看
1、例⼦1——看模型-----⽐较⼤的长⽅体模型
(1)⼩组活动
师:⼝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个⾯?(⽼师准备各侧⾯形状问学⽣:从下⾯看是什么形状?从侧⾯和上⾯看呢?)
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个位置看到所有的⾯吗?(最少看到⼀个⾯,最多能看到三个⾯)最多能看到⼏个⾯?
(2)启⽰::
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想到什么?
2、看⼀个⽴体图形(准备三个⽴体图形:正⽅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组)
从不同⾓度观察三个⽴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
3、看两个⽴体图形(例2)让学⽣看书回答(先试后导)
4、练习⼋3题
5、请两个⼀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找,从不同⾓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个或两体物体都⾏)
(⼆)想
猜⼀猜游戏:⽼师出⽰实物⼀部分,让学⽣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做⼀做打基础,例2下⾯的做⼀做⽐例2难。“根据从⼀个⽅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个⽅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更⾼。
师:这个游戏让我们知道:不能只根据⼀个⽅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向看到的形状进⾏综合,才能下结论。刚才我们说:不仅是学数学,数学中还隐藏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我们去品,那从猜想中⼜能品出点什么呢?看事物或看⼈不能只看⼀⽅⾯就下结论,要多⾓度看再下结论。⼈们在评论⼀个⼈、⼀部电视剧或⼀种社会现象,往往因为只看到局部⽽下结论,便造成了⽚⾯性。要避免这种现象,唯⼀的办法是多观察,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论。如⼀个学⽣成绩不好就说不是好学⽣?还要看其⽅⾯----体育、唱歌、热⼼、遵守纪律。从多⽅⾯了解才是公平(做⼈做事)
(三)找
1、例2下⾯做⼀做(⼩组合作⽅式:先⾃⼰想;和同伴说;⽤什么⽅法能想出尽可能多的结论;记录共有⼏种;想的多的⼩组或有创意的⼩组每⼈⼀个奖品。可把学具发给学⽣,借助学具去找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2、总结:⽤分类讨论的⽅法不但想的多⽽且还不漏不重。
3、出⽰⼏个平⾯图(让学⽣应⽤分类讨论⽅法找),想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三、欣赏
1、出⽰古诗----题西林壁
2、配乐朗读
不同⾓度看不同的景象(准备两个图)
3、看书回顾讲的内容,不明⽩的可以提出来问⽼师或同学。
四、对照反思训练单进⾏反思
反思训练单:
1、我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了吗?
2、我能正确辨认从正⾯、侧⾯、上⾯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两个⽴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吗?
3、我能由两个平⾯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吗?我学会分类讨论的⽅法了吗?
4、我学得快乐吗?我收获数学之外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吗?
⼩学数学⼆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
⼈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年级上册第67页的内容以及练习⼗五的第1题。
【教学⽬标】
1、知识:使学⽣掌握有关物体的知识和观察物体的知识。
2、能⼒:培养学⽣的观察⼒、思维能⼒和动⼿操作能⼒。
3、过程和⽅法:使学⽣能够运⽤从不同的⾓度观察物体的观察⽅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
4、情感和态度:培养学⽣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掌握从不同⾓度观察物体的⽅法,学会从不同⾓度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创设学习新知的条件
教师诱导:上学期我们学过⼀些有关位置的知识,如上、下、前、后、左、右等。现在我们就以⾃⼰的⾝体为中⼼⽤⼿来表⽰上、下、前、后、左、右,⽼师说,你们⽤动作表⽰,看看谁的反应快,动作正确。
⼆、激发兴趣,顺势导⼊新知的学习
1、出⽰教具:教师拿出若⼲个盒⼦,让学⽣看⼀看,⽐⼀⽐,想⼀想。
⑴拿出两个从学⽣的⾓度看起来是⼀样的盒⼦,让学⽣想⼀想,这两个盒⼦⼀样吗?
⑵拿出两个从表⾯上看颜⾊不⼀样的盒⼦,让学⽣想⼀想:这两个盒⼦⼀样吗?
⑶引导⽐较:将先拿出的两个盒⼦更换观察⾓度,使学⽣明显地看出它们是不⼀样的;对后拿出的两个盒⼦进⾏翻转,使学⽣看出两个盒⼦是⼀样的。
2、教师⼩结:刚才两个看起来⼀样的盒⼦换个⾓度观察结果却不⼀样;⽽看起来不⼀样的两个盒⼦换个⾓度观察结果却是⼀眼的。看起来我们仅仅从表⾯现象来判断物体的结构形态是不⾏的,我们还要学会⽤正确的⽅法观察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
三、观察思考,引导学⽣探究新知
1、观察物体⼀。
⑴出⽰教具:教师拿出⼀个⾃制的四棱柱盒⼦,盒⼦的⼀个⾯是正⽅形,两个⾯是长⽅形,两头是三⾓形的⾯。先让学⽣观察这个物体,看看它是不是长⽅体(这⾥不必讲解它的名称,只是让学⽣明确它不是长⽅体即可)。
⑵教师诱导:现在我们就⽤⼩朋友学过的知识来观察这个物体(引导学⽣观察每⼀个⾯,从⽽得出不同的⾓度看到的结果是不⼀样的,有的⾯是长⽅形,有的⾯是三⾓形,还有的⾯是正⽅形。)
2、观察物体⼆
⑴出⽰教具:教师拿出“⼤⼒⼠”玩具,请三个学⽣上前从不同的⾓度观看这个“⼤⼒⼠”,并把⾃⼰所看到的样⼦⽤动作表演出来,其他同学评价。
⑵游戏活动:组织学⽣给“⼤⼒⼠”照相。A、教师提游戏要求:如果我想请你们给“⼤⼒⼠”照张正⾯相,你们应该站在哪个⾓度照?B、请学⽣⽰范:如果我想请你们给“⼤⼒⼠”照张侧⾯相,应该站在哪个⾓度照?C、共同做游戏:学⽣站在“⼤⼒⼠”的左侧或右侧给他照相。
3、引导学⽣辨认挂图。
教师出⽰挂图,让学⽣观察辨认,并提问:⼩亮、⼩明和⼩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先引导学⽣看课本67页的例1,在结合例题下⾯的三幅图问:下⾯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4、⼩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求学⽣拿出各⾃所带的玩具,在⾃⼰所在的⼩组共同学习。⼩组同学⼀起观察玩具,然后把观察到的样⼦画下来。
5、展⽰评价学⽣的作品。
⼀⽅⾯总结学⽣的观察情况,提供反馈信息;另⼀⽅⾯使学⽣在观察评价同学的作品中进⼀步体验观察的⽅法和过程。
6、⼝头表达练习。
让学⽣说⼀说⾃⼰在⽇常⽣活中发现哪些地⽅⽤到从不同⾓度来观察物体的这⼀观察⽅法。(通过⼝头练习,可以使观察⽅法的知识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由记忆的学习转化为理解和应⽤性的学习。同时也可以使学⽣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在⽇常⽣活中观察⼗五的兴趣。)
四、创设情景,引导学⽣运⽤新知
1、让学⽣猜⼀猜:教师依次出⽰⾯有茶壶的平⾯图:茶壶的俯视图——茶壶的侧⾯图(壶嘴的⼀⾯)——茶壶的正⾯图。证明:平时照相为什么⼀般选择正⾯或侧⾯照(原因是从背⾯照很难辨认是谁)。
2、让学⽣看⼀看:教师出⽰画有房⼦和标有A、B、C三个侦察远位置的挂图,提出问题,引导学⽣思考:A、B、C三个侦察员,从三个⽅位来观察敌⼈的营房,请你标出A、B两个侦察员看到的情形(在图例中有从四个⽅向看到的平⾯图,让学⽣选择)。
3、让学⽣做⼀做:教师出⽰课本67页的“做⼀做”,引导学⽣辨认三个同学观察到的画⾯各是哪幅图,并⽤线连起来。
五、全课⼩结,拓展思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还有疑问吗?想⼀想,如果你是⽼师,你会给⼤家留什么作业?请你为⾃⼰设计⼀份精彩的作业。
⼩学数学⼆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4
教学内容:⼈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知识⽬标:让学⽣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辩认从正⾯、
侧⾯、后⾯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标:在⾃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观察、操作、空间想像的能⼒和推理的能⼒。
情感⽬标:向学⽣渗透要想全⾯地认识⼀个事物,就要进⾏多⾓度地观察和了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辨认正⾯、侧⾯、后⾯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卡⽚三张、玩具四个、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部。
教学过程:
⼀故事引⼊,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喜欢。
师:今天,⽼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个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想。
师:我们⼀起来看⼀看。(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盲⼈说的对吗?
⽣:不对。
师:为什么这些⼈都说错了?
⽣:因为这些⼈只摸了⼤象的⼀部分,所以说错了。
⽣:因为这些⼈没摸⼤象的整体,就说⾃⼰摸到了什么,所以就错了。
师:对了,盲⼈摸的是⼤象的⼀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象的全貌。看来,要想了解⼀个物体的全貌,就需要我们对物体进⾏全⾯地观察。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师还给每个⼩组的同学带来了⼀个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想。
师:就请同学们赶快揭开它的神秘⾯纱吧。
师:你们喜欢吗?
⽣:喜欢。
师:下⾯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位置上对⼩狗进⾏仔细的观察,你看到了⼩狗的哪⼀个⾯?是什么样⼦的?观察完的同学,可以和⼩组⾥的同学互相说⼀说。
⽣:(学⽣活动)
师:孩⼦们坐好了,请看屏幕中的这三幅图(课件),哪⼀幅图和你刚才观察到的是⼀样的?
⽣:第⼀幅和我刚才观察到的是⼀样的。
师:这是⼩狗的哪⼀个⾯?
⽣:这是⼩狗的正⾯。
(⽣说师板书:正⾯)
师:是什么样⼦的?
⽣:有两个⼤⽿朵,还能看见两条前腿。
⽣:还有两个⼤眼睛,两个眼眉。
⽣:还有⼀张嘴和⼏根胡须。
师:有哪些同学也看到了⼩狗的这个⾯?请举起⼿来。
师:这些同学观察到的是⼩狗的正⾯,那其他同学呢?你们⼜看到了⼩狗的哪个⾯?
⽣:我看见了⼩狗的后⾯。
师:(根据学⽣回答板书:后⾯)
师:能在屏幕上选出你看到的画⾯吗?(课件)说说是什么样的?
⽣:我看见了⼩狗向上翘的尾巴。
⽣:我看见了⼩狗的两条后腿,和上⾯的斑纹。
⽣:从后⾯也能看见⼩狗的两只⼤⽿朵。
师:谁也观察到了⼩狗的后⾯?请把你的⼩⼿举起来。
师:刚才⼀直没有举⼿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狗的哪⼀个⾯?
⽣:侧⾯。
师:(板书:侧⾯)
师:是哪⼀幅图?说说是什么样的?
⽣:我只能看见⼩狗的⼀只⽿朵。
⽣:我能看见⼩狗的⼀条前腿和⼀条后腿。
⽣:我看见⼩狗的⾝上有许多的斑纹。
⽣:它的脑袋后⾯还有⼀个吹⽓孔。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师有⼀个问题不明⽩了,为什么我们观察的是同⼀只⼩狗,⽽观察的结果却不⼀样呢?谁能帮助教师解答⼀下?
⽣: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样,所以看到的也不⼀样。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师明⽩了,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同学们只看到了⼩狗的⼀个⾯,你们想不想亲⾃去看看⼩狗的另外两个⾯?
⽣:想。
师:下⾯就请同学们起⽴,按照⽼师⼿指的⽅向,⾛到下⼀个位置上坐好。(⽣活动)
师:你们现在看到的⼩狗和刚才⼀样吗?
⽣:不⼀样。
师: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见的是⼩狗的哪⼀个⾯?是什么样⼦的?谁来说⼀说?
⽣:汇报⾃⼰看见的样⼦。
师:请同学们起⽴,⾛到下⼀个位置上坐好。你现在⼜看见了⼩狗的哪⼀个⾯?是什么样⼦的?
⽣:观察后汇报。
师:我们从不同⾓度观察到的结果是⼀样的吗?
⽣:不⼀样。
师:我们怎样才能对⼀个物体进⾏全⾯的观察呢?
⽣:要对物体的每⼀个⾯都进⾏观察。
⽣:要全⾯地看⼀看物体。
师:⽼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好孩⼦。
3观察练习
师:现在⽼师想找⼀个⼩模特到前⾯来,让全班同学对你进⾏观察,谁愿意来?
师:(让学⽣站在前⾯)现在同学们看到了他的哪⼀个⾯?
⽣:正⾯。
师: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他的脸和红领⼱。
师:(让学⽣⾛到四个⼩组的中间)现在同学们⼜看到了他的哪⼀个⾯?(找找前后左右四个⽅向的学⽣说)
⽣:我看见了她的正⾯,看见了她的脸和红领⼱。
⽣:我也看见了她的正⾯,看见了她的两个胳膊。
⽣:我看见了她的侧⾯,看见了她的⼀个胳膊
⽣:从她的侧⾯,还能看见她的⼩辫和头花。
⽣:我看见了她的后⾯,能看见她的⼩辫和两个⽿朵。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结果确实是不⼀样的。
师:谢谢你,到前⾯来当⼩模特,请回去吧。
4课间操
师:刚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的⾮常出⾊,下⾯我们来跳个舞轻松⼀下吧。
⽣:和⽼师⼀起跳舞。
师:轻松过后,⽼师相信同学们会⽐刚才表现的更加出⾊。
三、观察⽣活,解决问题
1、师:在我们的⾝边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物体,⽐如说书、书包、⽂具盒等等,你们观察过这些物品吗?
⽣:观察过。
师:现在,就请⼩组长把你们组的数学书摞成⼀摞放在⼀起,把书的这个封⾯朝右边放,⽐⼀⽐哪个⼩组动作最快。请同学们观察⼀下,你看到了数学书的哪⼀个⾯?是什么样⼦的?
⽣:我观察的是数学书的正⾯。
师:你能从这三张图⽚中选出你看到的画⾯吗?看到数学书正⾯的同学请举⼿,其他同学帮⽼师看看对不对?
师:把正⾯的图⽚对应⿊板上的板书贴上。
师:谁还能说⼀说?
⽣:汇报后选图⽚。
师:贴图⽚。
师:现在请⼩组长快速把数学书放在桌⾯上。坐好,看谁坐的最精神。
2、师:⽼师知道我们班同学不仅爱学习,⽽且喜欢做好事。昨天,⽼师正好看到⼀位同学主动地从地上捡起废纸,这是多好的⾏为呀。⽼师悄悄地拍下了这个镜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起来看看。
师:(课件)(后)你们能猜出来他是谁吗?
⽣:(猜测是谁。)
师:为什么这么难猜?
⽣: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后⾯。
师:(课件)我们现在看到了他的哪⼀个⾯?
⽣:侧⾯。
师:能猜出来吗?
⽣:(猜)
师: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个⾯就知道她是谁了呢?
⽣:正⾯。
师:他是谁?
⽣:李奉泽。
师:我们都应该向这名同学学习,能够做⼀些好事,为⼤家服务。
3、师:我们接着来看,(课件)这是咱们班同学在⾳乐课活动时⽼师拍下的照⽚,想⼀想,关⽼师和这3名同学分别能看见钢琴的哪⼀个⾯?为什么?
⽣:⾳乐⽼师能看见钢琴的正⾯,因为⽼师坐在钢琴的前⾯。(课件演⽰)
⽣:唱歌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侧⾯,因为他站在钢琴的侧⾯。(课件演⽰)
⽣:跳舞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后⾯,因为她正在钢琴的后⾯跳舞呢。(课件演⽰)
⽣:欣赏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上⾯,因为他扒在了钢琴的上⾯。(课件演⽰)
师:是呀,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侧⾯、后⾯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进⾏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进⾏观察等等,观察的⾓度是多⽅⾯的。
4、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照⽚,⽼师是站在哪进⾏拍摄的?(课件)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是站在教室的前⾯拍摄的,因为拍的是我们的前⾯。
⽣:因为照⽚上是班级的后⾯,只有站在前⾯才能看见后⾯。
师:这⼀张呢?(课件)
⽣:这张⽼师是站在教室的侧⾯拍的,因为拍的是我们的侧⾯。
,⼈教课标版数学⼆上《观察物体》教学实录
⽣:还能看见教室侧⾯的⼤窗户。
师:这⼀张呢?(课件)
⽣:这张⽼师是站在后⾯拍的。因为能看见教室的前⾯。
⽣:因为拍的是我们的后⾯。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还特别看动脑筋,真了不起。
5、师:刚才同学们看了⽼师拍的⼀些照⽚,你们想不想⾃⼰拍⼏张照⽚呢?
⽣:想。
师:今天⽼师带来了⼀部照相机,想让同学们当⼩摄影师帮⽼师也拍⼏张照⽚留作纪念,你们愿意吗?
⽣:愿意。
师:在拍照之前⽼师先来教同学们如何来使⽤这部照相机。先把镜头对准⼈物,看看⼈物是否在这个屏幕中,⼀定要把⼈物的头照进去,然后按下这个按钮,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钮的时候,不要⽤⼿把镜头挡住了,不然就照不到⼈物了。你们学会了吗?
⽣:学会了。
师:⽼师想让同学们给⽼师照⼀张正⾯的照⽚,你们应该站在哪给⽼师照相?
⽣:站在⽼师的前⾯。
师:谁愿意给⽼师照这张照⽚?
⽣:找⼀名学⽣到前⾯来拍照。
师:⽼师想照⼀张侧⾯的,你们应该站在哪给⽼师照相?
⽣:站在⽼师的侧⾯。
更多推荐
观察,物体,看到,同学,位置,数学,教师,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