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函授考试试卷及答案
姓名: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学院
25、下位学习、并列学习。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26、数学问题解决是指学生在新的情境状态下,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对面
临的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和方法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
27、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能记住所学数学知识的结论,而且能够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掌握它们与有关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并能融会贯穿。
28、在数学学习中,同化是指学生利用原有数学认知构造对新的数学知识进小教本科函授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判断题(以下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判断错误不给分。10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号学 :级班 :业专 :)
部(系 1、√ 2、× 3、√ 4、√ 5、×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项选择、不选均不给分,每题2分,共10分)。
(二)多项选择题(在此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入以下表格中相应的括号内。多项选择、少选、错选均不给分。每题2分,共10分)。
三、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6、条件信息、目标信息、操作信息。 17、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18、形象、直觉。 19、同化、顺应。 20、判断、推理 21、-4
22、1/2
23、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24、解析几何。
适当改造,然后将改造后的数学知识直接纳入认知构造,扩大原有认知构造,使数学认知
构造发生量变的过程。
29、所谓数学概念形成,是指在教学条件下,从大量的实际例子出发,经过比拟、分类,从中找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再通过详细的例子对所发现的属性进展检验,最后通过概括得到定义并用符号表达出来。这种获得数学概念的方式叫做数学概念形成。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30、从知识体系看,前者是经过人为加工和提炼、依据某一特殊人群特殊需要和经历、知识与能力构造而设计的知识和思想体系;后者是完整的、独立于任何人的任何知识构造而存在的、特定的知识和思想体系。从数学活动过程看,前者是一类专门人在某些专门人的引导帮助下的模仿探索、发现与创造的活动过程;后者是一类专门人的一个完全独立的探索、发现与创造的活动过程。从学习对象特征看,前者对象是含有经历、直观的逻辑构造系统;后者对象是完全由符号、概念和规那么等构成的逻辑构造系统。从活动目的看,前者是为了“承受”已经发现和创造的数学;后者是为了获得发现和创造数学。
31、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开展。根本观念是:
小学数学新课程应“突出表达根底性、普及性和开展性”,“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开展。
更多推荐
数学,构造,学生,每题,答案,发现,知识,数学知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