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路径
摘要: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实践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与改革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热点,组织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有利于加深教师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认识,为提升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首先阐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然后探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实施路径,仅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路径
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如果没有实践活动的支撑,任何的知识只能以理论的形式存在,并不能真正的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创新的产物,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当中。由此可见,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实施路径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特点
(一)生活化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主要教学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比如一些基础运算及几何图形等。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可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所学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升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期对数学知识能够更好的吸收和利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践性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迁移到数学上来,例如让学生观察 A4 纸,让学生发现必要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做必要的运算,如计算 A4 纸的面积、重量及周长等。综合实践课程是在实践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因而具有实践性特点。
(三)创造性
综合实践课程最终目标还是为了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其实践活动举一反三,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赋予新的内涵,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这也是综合实践课程的最终实现目标。
(四)趣味性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组织形式、课程内容、方法设计及评价体系上都充满了趣味性,比纯理论教学更能带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实施路径
(一)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
小学数学的每一册教材都安排了数学实践活动课,由于各单元相关内容的差异,每次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侧重点也不同[2]。因此,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备课中要通读教材,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活动过程,提前做好教学准备。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活动方案,树立明确的活动目标。在活动前要做好知识技能的铺垫、实践活动工具的准备、活动开展的步骤等工作,活动后要开展科学、合理的评价。 
例如,教师在教学“年月日”这一知识点后,安排了制作年历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制作年历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年月日”知识的认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仅巩固了新学的知识,而
且还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另外,教材中的“设计校园”“小管家”“粉刷围墙”“营养午餐”“自行车里的数学”“节约用水”等实践活动课,都是紧跟本单元相关内容设计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安排既可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因地制宜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
数学实践活动课可以延伸到课堂外,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观察学校里可以开展活动的场所,梳理知识点,高效地把知识点贯穿到活动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实践。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分类与整理”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书包、书桌、教室书架的分类整理。然后,可以让学生帮助图书室管理员整理图书,回家后整理房间。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学到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实践课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教师通过问题创设、调查活动、交流报告等环节的活动,使学生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
(三)创设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数学情境
在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并与小学数
学的特点相结合,创设合理的数学情境,选择适合的数学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实践活动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提出并解决相关的问题,进而对数学知识有更好地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题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在现实事物中找到所需的数学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提炼,进而使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的思维模式[3]
例如,在学习奇数和偶数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彩色飞盘揭秘"的小游戏,实践课上先设置一个情景∶李红在街上行走,碰巧有人摆了个彩盘,并写着“只要两元就可以转动飞盘一次,指针停在哪一格,就从下一格开始数几格,这格上的奖品就属于你了。”李红停下脚步转起飞盘。但是他的零花钱全部花光了,一次也没中大奖。教师问道∶“同学们想不想揭开彩色飞盘之谜呢?”学生很快便有好奇心去得到答案,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彩色飞盘之秘,最终得出结果∶彩盘的秘密是利用"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的数学原理,设奖者把大奖放在奇数上,把小奖放在偶数上,让别人拿不走大奖。学生顿时就会对奇数与偶数有更深的理解。
(四)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
数学实践活动课注重实践,尤其是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时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全都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具体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使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问题和任务,避免被动参与活动的情况。 
例如,在学习完10以内的数后,教师可以正好做一个复习实践课。安排“说一说”“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用量杯分别测量大豆、绿豆、花生。让学生猜一猜有多少粒,然后再动手实践实际测量,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
再比如,在学习“克与千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超市观察并记录各个物品的重量,例如一颗鸡蛋,一包饼干,一包牛奶。让学生带些小物品进行小组内估计重量、称重,使学生对克与千克有更深的理解。
(五)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主要用来评价学生在在整个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实践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改进。所以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提升整个数学综合实践的效果,主要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是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包含了许多的主体,比如学生、家长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所以评价体系应该涵盖所有主体的评价结果;二是评价的内容应该全面,不仅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身,还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比如积极性、情感体验等;三是评价体系要科学合理,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结合课标的要求、学校的要求、教学的目标等,能够科学的评价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结束语: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对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切实发挥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提高当前的数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姚燕.让学习付诸活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探讨[J].求知导刊,2021(27):24-25.
[2]武淑花.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策略与途径分析[J].天津教育,2021(04):130-131+134.
[3]郭冰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策略与途径[J].试题与研究,2020(22):36.

更多推荐

实践,学生,数学,综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