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与开展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数学活动课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不但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思维,而且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实践课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教学实践;活动课;数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的设计应以此为基础。《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体现小学阶段学习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标准是让小学生初步掌握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们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然而,笔者所提出的小学数学活动并不局限于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实际活动。我们不能否认这类活动对学生个性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但它只能作为学科课的一种教学手段,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将思维束缚到一个固有的模式中去,它是学科
课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起到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要学生们发散思维,充分利用想象力和实践性,让学生们的思维发挥到最大化,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相互渗透。小学数学活动课有以下特点。
一、生活性
知识源于生活,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小学数学对学生的认知和思辨能力已有了一定的要求。用生活中的事物来印证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能够加强学生们的认知能力。比如,在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时,可以组织学生们利用其想象力及联想力将生活中与其类似的事物形状罗列出来,以比赛的形式对其进行鼓励。这样可以将生活中的实物与抽象的概念融会贯通,加深印象。其他的如学会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计划自己的零用钱如何花等等。生活离不开数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件乐此不疲的事,也更能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
更多推荐
数学,小学,学生,发展,活动课,知识,生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