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索(精选合集)
第一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索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性的发展,初步形成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目标,我们将数学实践活动课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实践中利用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实践活动经验的方法及成功体验,体会数学的作用,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研究出适合本地的实践活动教学策略。以下是本人在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中进行的探索。
一、确定主题,精心策划,为学生提供探索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知不觉的会接触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数学是有用的。为了让小学生充分地感
受到这一点,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的确定首先应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主题也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生活中的数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并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而现有的实践活动的教材、资源比较少,加上数学实 践活动课的教学背景、材料、研究主题与常规教学不同,教学的手段、方式、方法也有很大的改变。为了让学生有充分实践的机会,开设实践教学课前,充分挖掘教材中可进行实践活动的因素,选取简明的、有意义的、趣味性强的活动主题尤为重要。为确保活动的效果,教师首先要广泛的收集实践活动的背景材料,积累实践活动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背景材料及学生的知识状况考虑活动主题的确定,同时要考虑采用何种模式和活动方式,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智慧及活动的能力。
二、组织探究学习是开展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式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强调发展学生高水平的思维技巧,表现为多种形式的、在课堂和社区进行的观察分析、问题解决、探究发现等创造性活动。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学会搜集数据和资料
并进行整理,经过分析、探索,最后自己得出结论。
运用探究式学习策略时,教师主要起问题引领作用,即教师借助一系列提问促使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所选择的主题,透过现象发现或归纳结果,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研究能力。
自主探究式即研究性学习,它是一个学习领域也是一种学习活动方式。这里的自主性包括教师教的自主性和学生学的自主性,教师可以自创实践活动主题、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而学生 学的方式是有更多的改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更重要的是,学生具有一定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策略选择,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对主题的自主选择和对活动的主动探索,是实施实践活动的关键。如测量学校活动场所的占地面积,可以先提出问题:学校进行美化、绿化后,校长要核实一下学生活动场所的占地面积,我们班接受了这个任务。请同学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次任务?提出活动要求:懂得多种测量的方法,并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测量内容:如:
1、测量篮球场占地面积;
2、测量乒乓球场的占地面积;
3、测量跑道的占地面积;选择活动方式:如:独立测量、小组合作测量、师生合作测量等。选择测量工具:测绳、测尺、米尺、标杆、目测、步测。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研究的主题,学生可自由的选择自己熟悉的环境、测量工具、合作伙伴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的方案确定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方案开展探究活动。这是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主体部分。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如下四性:
(1)自主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过程,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探索、求知的主体。因此,我们深深懂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 3 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选择问题,自己制定解决方案,给学生较大的自由选择权。
(2)情境性。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学生积极投入问题情境中,自觉地参与数学实践的探究活动。如,教学“圆面积”课始,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学生喜欢看的解放军叔叔打仗中用手榴弹炸
敌人的情境,通过电脑模拟实际的爆炸场面,再由此提炼出圆及圆面积公式推导简图,让学生回答: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选择有关信息,你可以求出什么问题?采用这种音像式问题情境,声像并茂、真实生动,使学生如临其境,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3)合作性。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惟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如让学生设计“郊游乘车”方案时,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获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产生共生效应,达到共同发展提高。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4)开放性。综合性的学习探究活动,必须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应用数学,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例如,在复习“利息”时,六年级张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式的探究练习:2001年春节,张大伯把18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两年,再过一个月就要到期了,但是前几天张大
婶突遇车祸住院治疗,急需用这18000元钱,可是银行规定:凡不到期取款一律按活期计息,为这张大伯左右为难,请你替张大伯想想办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了多种解决办法:方法一:救人如救火,先治伤要紧,损失一点钱就算了;方法二:向亲戚朋友暂借一个月,一个月后归还;方法三……

更多推荐

学生,活动,实践,数学,学习,探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