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动物乐园》同步试题(精选1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动物乐园》同步试题 篇1
一、在○里填上“=”“>”或“<”.
1.8○10
2.9○7
3.6○6
4.5○4
5.6○9
二、用“<”将下面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1、4、7、0、9、8、10
三、用“>”将下面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1、4、7、0、9、8、10
四、按顺序写数《动物乐园》同步试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动物乐园》同步试题 篇2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雕塑动物由基本形体人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应会: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2.隐性内容与目标: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难点:作品的完整、牢固、动、新颖。学习材料: 本课教学可使用胶泥、彩泥、陶泥、纸黏土、面粉调颜料等材料进行制作。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讲授讲课(1)解释课题。提问:什么是动物乐园?说说我国有哪些珍稀野生动物?(2)导人新课。研究用雕塑方法创造一 个理想中的动物乐园。(3)说说自己熟悉的动物特征。用简笔方法加以表现。(4)结合一 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的特征。(5)由学生到讲台投影仪前进行创作示范。(6)研究、总结雕塑技法。 确定基本形体后添加附加物,抓住动物特
征适当调整。(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8)展示作品,布置动物乐园,小结、讲评。
一年级数学上册《动物乐园》同步试题 篇3
《动物乐园》是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它是在《快乐午餐》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比较的方法。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运用“>”、“<”和“=”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动物聚会这一情境导入,学生比较积极,很快融入课堂。接着通过比较情境图中各种动物的数量的多和少引入这三个数学符号。最后在认识完这三个数学符号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之后,引导学生总结三个符号的记忆方法,并编成:“大口朝大数,尖尖对小数。”
不足之处:
1、 准备不充分,教具没有派上用场,直观性不够。
2、 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待加强,在没有教具的情况下可以拿身边的物品进行比较,比口头表达更形象具体。
3、 板书不够规范。
4、 教学语言不够贴切,师生互动较少,课堂练习也较少涉及。
基于这么多的不足,我更应该努力完善自己,多向老师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年级数学上册《动物乐园》同步试题 篇4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为他们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把学生们带入快乐无比的动物乐园,一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新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多少时,我没有直接提出具体要求,而是问:你想拿哪两种动物比较?这样给学生留出一个非常开阔的思维空间,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选择、自主探索。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有关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如何让刚入校不久的孩子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体验并理解等于、小于、大于号的含义。认识了这三种符号后,我让学生说说你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三个符号?怎么来区别?启发学生编顺口溜,有的学生说:“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有的说:“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有的说:“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引导学生将符号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在这节课中认识了“=、”,学会了用符号比较数学之间的大小,抽象概括了数字大小问题,充分掌握0~10的运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动物乐园》同步试题 篇5
《动物乐园》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的知识目标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大小,多少的比较。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善于关注学生的情感、态
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成功体验,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种负担或压力,既能在玩中学,又能在学中玩。
一、设境发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联系学生身边有趣的事物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上课时,我创设了去动物乐园参观动物的情境,学生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了。这时就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观察“动物乐园”图,看哪个小朋友能把看到的动物名称、数量告诉大家并说说谁多谁少。先小组说一说,然后再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全班介绍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通过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爱学、乐学。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多少时,我不是直接提出要先比较小鹿和小熊,再比较小白兔和小猴子,最后比较小鸟和小猴子的要求,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最喜欢的两种动物来比较。课堂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小白兔和小猴子这两种动物先比,顺着学
生的思想意愿,让学生选择了比较的对象,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按照学生的思维的方向先教学“>”、“<”,最后学习“=”,打破了教材先学习“=”再学习“>”“<”的顺序,给学生留出一个非常广阔的思维空间,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使学生有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机会。
三、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和学习过程。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如:在练习2 >( )、6 >( )、( )< 9这三道题中,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更多的学生有回答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主动、积极表现自我的机会,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用积极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更多推荐

学生,动物,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