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望闻问切”到“对症下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段计费》的学习调查和改进
内容摘要:
新编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新增了《分段计费》教学内容。在生活中,很多收费项目采用分段计费,如出租车费的计算、阶梯电费、水费、电话费等。可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感觉很吃力,理解有一定难度,从作业练习和检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笔者就带着问题在四、五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寻找问题、剖析原因到提出改进意见三方面对”分段计费”教学进行了反思,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见。
关键词:分段计费 问卷调查 改进教学
在生活中,很多收费项目采用分段计费,如出租车费的计算、阶梯电费、水费、电话费等。而五年级上册教材对分段计费就安排一个例题,计算出租车费,可是在练习中出现了计算水
费、电费、邮费、电话费、游戏费、停车费等,而且不同内容的分段计算方法都有差异,再加上此类题例题题目表述复杂,有表格式的表述、有文字表述(题目的字数比其他问题解决要多),还有的一题多问等等,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解题有一定的难度。在期中检测中(期中检测中分段计费是计算出租车费,是最基本的题型)失分率比较高(3个班123人,错误36人,失分率达29.3%)。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笔者思考:这么一块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为什么对学生来说,却“想说爱你不容易”?效果为什么这么不理想?
一、望闻问切——寻找问题方向
带着问题,我们首先对四年级2个班9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内容:你平时坐过出租车?你是怎么付钱?
生1:长辈付钱;
生2:老板说多少给多少;
生 3:按照车上的计价器给钱;
生4:不知道怎么付,从来没付过!
……
反思:在分段计费出现的几个内容中,我们认为出租车的车费问题是离学生最为贴近的,可是当我们访谈后,发觉,平时像这类问题的计费都不需要我们人为计算,而是由有一些专门的计价器或电脑计算,我们消费者只要直接付款就可以了。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这些计费的方式,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去了解生活中的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那么如何加强对此类生活问题理解能力的培养,较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我们认为通过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和作业过程中错误,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出学生对问题理解的错误所在,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提高实效。于是我们对教材和作业中出现题型进行了挑选、归类、整理,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后测。
测试对象:五年级2个班80名学生
测试内容:
1.A市出租车费收费标准如下:4千米以内10元;超过4千米,每千米2.5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王叔叔在A市乘坐的出租车行驶了7.4千米,该付多少元钱?
你觉得这题:(难 比较难 不难)
2.为鼓励市民节约用水,某市自来水公司对每户每月用水的收费标准进行了调整,每户居民每月用水不超过12立方米的,每立方米2.3元,超过12立方米的部分,每立方米另外加收1.3元。
(1)小英家五月份用水11立方米,应缴水费多少元?
(2)小明家5月份用水20立方米,应缴水费多少元?
你觉得这题:(难 比较难 不难)
3.某市自来水收费价目表:
每月用水量 | 单价 |
不超过6立方米的部分 | 2.5元/立方米 |
超过6立方米不足10立方米的部分 | 3.1元/立方米 |
超过10立方米的部分 | 3.9元/立方米 |
某户居民2月份用水12.5立方米,请帮他算算,需缴多少元水
你觉得这题:(难 比较难 不难)
4.强强来到飞镖场地,投了8次飞镖,你知道他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价格表 35元投5次, 超过5次, 每投一次加收3.5元 |
你觉得这题:(难 比较难 不难)
5.强强家的汽车在停车场停了7.3小时,要付多少元钱的停车费?
停车场收费标准 | |
2小时以内(含2小时) | 5元 |
2小时以上 | 每小时加收1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算 |
你觉得这题:(难 比较难 不难)
二、综合会诊——剖析原因所在
对收到的80份检测卷我们进行了测试情况统计:
表1 两个班级学生解题情况统计
题号 | 完全正确 | 列式正确,但过程出现错误 | 列式不正确 | ||||
人数 | 百分率 | 人数 | 百分率 | 人数 | 百分率 | ||
1 | 69 | 86.3% | 1 | 1.2% | 10 | 12.5% | |
2 | (1) | 71 | 88.76% | 8 | 10% | 1 | 1.2% |
(2) | 30 | 37.5% | 8 | 10% | 42 | 52.5% | |
3 | 16 | 20% | 6 | 7.5% | 58 | 72.5% | |
4 | 39 | 48.8% | 3 | 3.7% | 38 | 47.5% | |
5 | 39 | 48.8% | 1 | 1.2% | 40 | 50% | |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第1题和第2题的(1)学生的准确率高,而第3、4、5题的准确率低,其中第3题的准确率最低,只有20%;
表2 两个班级学生对题目难易程度认定比例
题号 | 不难 | 比较难 | 很难 | |||
人数 | 百分率 | 人数 | 百分率 | 人数 | 百分率 | |
1 | 65 | 81.3% | 9 | 11.2% | 6 | 7.5% |
2 | 63 | 78.8% | 12 | 15% | 5 | 6.2% |
3 | 39 | 48.8% | 28 | 35% | 13 | 16.2% |
4 | 59 | 73.8% | 11 | 13.7% | 10 | 12.5% |
5 | 57 | 71.2% | 16 | 20% | 7 | 8.8% |
从表2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测试内容的难易认定上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不难,但相比之下,第3、4、5认为比较难或很难的学生相对比较多,尤其是第3题,看来像第3题这样的题型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联系表1和表2,我们认为:
1.整体上学生掌握这些知识都不很理想 ,因为这些测试内容都来自作业,这二次练习反应出来的正确率应该不高,单从学生的难易程度的认定中,除第3题外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不难,不难的比例都比较高,都在70%以上,尤其是第1题与课本例题配套,第2题(1)小题只要找对应价格进行计算,这两题准确率也不是很满意,但导致这2题准确率不高的原因是列式正确,过程出现的同学比较多,尤其是第二题的(1)有10%的同学列式正确,但结果却错了;
2. 表2中学生对难易程度的认定除了第3题外整体上学生都认为不难,可是从表1的准确率的统计中,准确率都这么低,认为不难的题目却做错,虽然,我们分析认为,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好胜的心理,认为做过的题目勾了“难”有点难为情,但主要的问题我们还是觉得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这些题目。
为了找到学生的问题所在,我们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再次进行了分析,得出:
1.做题欠细心:简单的题目学生没有认真对待,如第2题(1),11×2.3正确答案25.3,可
是学生算成34.3、55.3、2.53、23.5、25.2、15.3,计算答案五花八门;第1题“超过4千米,每千米2.5元,王叔叔在A市乘坐的出租车行驶了7.4千米”按理应该算4个2.5元,可是学生只加了2个2.5元;还有的“4千米内10元”,把4千米看成3千米……所以学生做题不仔细,没有认真答题导致错误;
2.审题不仔细:第1题算出租车费,题目中很清楚表述:“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可是还是发现个别学生的列式为3.4×2.5;
3.缺少生活经验:主要问题出在题目的“加收”两字上,第2题的“超过12立方米的部分,每立方米另外加收1.3元”,第4题的“每投一次加收3.5元”,第5题的“每小时加收1元”,三个加收,放在不同情境中是不同的,第2题的水费,加收是应该在原来每立方米2.3元上加收1.3元,也就是当用水超过12立方米的部分,每立方米的水费的单价就变成了2.3+1.3=3.6元,这是符合我们生活实际的,目的是让大家节约用水,控制生活水的浪费,用的越多,价钱就越高;第4、5题“加收”如果也像第2题的加收这样理解,那么第4题中第6次玩飞镖打单价变成了35÷5+3.5=10.5元,作为一个游戏项目,是促进顾客消费,而这么昂贵的单价,会令消费者望而却步,这样就不符合生活常理,所以,在这里的“加收”,它的本意是在35元
玩5次的基础上加收,也就是第6次,第7次……每次的收费只要3.5元,目的是促进顾客消费。第5题的停车场的收费也和第4题同样理解。可是在学生处理这三个“加收”上,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而且一同而下,水费的单价“加收”了,那玩飞镖和停车也“加收”了,玩飞镖和停车“不加收”了,那么水费也“没有加收”了,这样就导致错误率的升高,当然这和学生年龄小、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着一定的联系;
更多推荐
学生,计费,进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