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体悟工作效率的含义,掌握工作效率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3.能灵活运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量”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工作效率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现问题
师:某公司的董事长给了小张一项新任务,要求他去巡视一下工厂的运作情况,下面我们就跟随着他一起去工厂看看吧。
1.车间中:
(1)张阿姨共做14个毛绒兔,王阿姨共做18个毛绒兔,谁做的快些?
(无法比较,不知道他们工作的时间。)
(2)张阿姨1小时共做14个毛绒兔,王阿姨1小时共做18个毛绒兔,谁做的快些?
(14<18,王阿姨做的快)
(3)张阿姨2小时共做14个毛绒兔,王阿姨3小时共做18个毛绒兔,谁做的快些?
(利用树状图,14÷2=7,18÷3=6,因为7>6,所以张阿姨做的快。)
介绍树状算图,我们把形状像“树”的图,叫做树状算图。
师:试着用树状算图画一画王阿姨一个小时多少个毛绒兔。
2.文印室:
(1)打印机A:4分钟共打印32张纸;打印机B:4分钟共打印45张纸
师:哪一台打的快?
(32张<45张,打印机B打的快。)
(2)打印机A:4分钟共打印32张纸;打印机B:5分钟共打印45张纸
师:哪一台打的快?
(32÷4=8张45÷5=9张,8张<9张,所以打印机B打的快。)
3.安检口:
1号口共安检3600人,2号口共安检2400人。什么情况下,2号口安检的快一些?
二、独立探究,解剖问题
师:我们把小张巡视得到的结果做一个统计:
第一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我们给它一个特定的名称——项目
第二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我们称它为——工作量
第三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我们称它为——工作时间
第四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我们称它为——工作效率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板书)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什么是工作效率?哪位同学能试着总结一下。
(我们把每小时(每分、每天等)完成的工作量叫做工作效率。)
师:根据这个表格,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板书)
师:这三个关系式,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乘除法关系很类似,观察一下我们可以把这几个量分别看成什么来方便小朋友记忆。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1.试一试
小巧阅读一本468页的书,18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小亚每小时折65个纸鹤,折260个纸鹤需要多少时间?

更多推荐

工作,工作效率,时间,问题,教学,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