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模板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1
  教学目标:
  (一)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通过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以及约等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2+0.12= 7.2-0.2= 3.5÷0.35=
  2.95+0.05= 5-0.6= 2.8÷0.14=
  8÷12.5= 1.2+2.8-3.99= 4×1.72=
  3.74+6.26= 4.5×6= 0.25×4÷0.2=
  2÷4= 20×0.2= 20.75-9.5=
  3.5×8×0.125=
  2.提问
  (1)我们学过哪几种运算?
  (2)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3.7-2.5+4.6= 3.6×6÷0.9=
  (1)思考: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2)学生试算后订正。
  3.7-2.5+4.6
  =1.2+4.6
  =5.8
  3.6×6+0.9
  =21.6÷0.9
  =24
  (3)小结运算顺序
  ①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①题中只含有第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②题中只含有第二级运算,也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③谁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以上两题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学习例2:35.6-5×1.73= 6.75+2.52÷1.2=
  (1)观察以上两题中含有几级运算?应先做哪步运算,后做哪步运算?
  (2)学生计算后订正。
  (3)小结。
  以上两题都是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应先做哪级运算,后做哪级运算?
  讨论得出: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①P37“做一做”;②3.6÷1.2+0.5×5。
  思考:①上题如果要先算1.2+0.5应怎么办?(加小括号。)
  ②如果要先算(1.2+0.5)×5应怎么办?(加中括号。)
  教师介绍:小括号“( )”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吉拉特首先使用。中括号“[ ]”是公元17世纪首次出现在英国的互里士的著作中。
  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呢?(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3.试做例3:3.6÷(1.2+0.5)×5= 3.69÷[(1.2+0.5)×5]=
  (1)两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
号里面的。)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1.7×5
  3.6÷[(1.2+0.5)×5]
  =3.6÷[1.7×5]
  =3.6÷8.5
  计算中出现3.6÷1.7和3.6÷8.5除不尽时,教师讲解
  在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要想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几位?(一般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
位小数。)
  学生继续计算后,订正
  3.6÷(1.2+0.5)×5
  =3.6÷1.7×5
  ≈2.12×5
  =10.6
  3.6÷[(1.2+0.5)×5]
  =3.6÷[1.7×5]
  =3.6÷8.5
  ≈0.42
  提问:为什么①题中第二步要用约等于号“≈”,而第三步却要用等号“=”。(因为在第二步计算时,3.6÷1.7除不尽,在第二步计算时,要取它的商的近似值2.12,所以在第二步要用“≈”连接;而第三步用2.12乘以5,得到的积10.6是准确的结果,应该用等号连接。)
  4.小结
  (1)什么情况用等于号?什么时候用约等于号?(当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在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的这一步,要写约等于号;当取准确值时,用等号。)
  (2)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可以使用小括号中括号。)
  (3)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样?(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反馈
  1.P38:做一做。
  2.P40:1①②,2①②。
  (1)说出运算顺序;
  (2)计算并且验算;
  (3)订正并小结验算方法。
  验算方法:①原式验算;②互逆验算;③交换验算。
  3.判断下面各题,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并说明原因。
  (1)0.8-0.8×0.7=0( );
  (2)1.6+1.4×2=6( );
  (3)50-3.9+6.1=40( );
  (4)20÷2.5×4=32( );
  (5)9.6+0.4-9.6+0.4=0( );
  (6)4.8×2÷4.8×2=1( )。
  4.P40:4。先计算填空,再列出综合算式。
  5.课后作业:P40:1③④,2③④,3。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2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更多推荐

运算,小数,除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