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理、有效地设计作业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巧妙地进行作业设计,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关注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作业设计上都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作业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偏重书本知识,脱离生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作业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兴趣发展的可能性,因材施教,使学习较好者能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困生的思维也能处于兴奋状态,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呢?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对作业设计的看法。
一、作业设计对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作用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作业的功能有三:发展功能、管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发展功能是作业
的本体功能,是指作业具有强化知识识记、加深知识理解、提高技能熟练性、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培养意志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管理功能是指作业可以用来作为一种管理的手段,即教师通过对学生布置作业控制学生的学习乃至生活行为实施督促和奖惩;社会功能是指教师布置作业是出于社会因素的考虑,希望通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获取社会的认可。毋庸讳言,在崇尚应试教育的社会环境里,教师如果不布置作业、少布置作业,或布置的作业对学生的升学考试没有直接的帮助,就会引起家长的不满。作业的管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只是作业的外附功能,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这两种功能得到了本不应有的强化。相反,作业的发展功能却被弱化。
要全面发挥数学作业的发展性功能。首先,作业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完成作业成为一种积极的体验。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及富含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数学作业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做,乐做。其次,作业设计时要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中的人文因素,增加数学作业中的情感因素。数学知识本身揭示的是抽象的数和形的规律性,追求的是事物的“真”,生活中许多的“善”和“美”依托其中。如果我们能将数学的“真”与生活的“善”和“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较好地实现利用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更多推荐
作业,学生,功能,数学,设计,发展,知识,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