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摘要:国家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将单元整体教学应用其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立足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将教学任务分解到个单元的教学中来,优化课堂教学,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提升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自从国家提出新课改教学政策之后,对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积极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创新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将教学知识分成多个点,采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点中不断提升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序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
1、全局性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需要对教材中的单元进行科学划分,以学生深入理解教学知识为目标,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建立适合学生的数学记忆方式,促使学生可以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有效储存到大脑中。因此,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梳理教材知识时,以全局视角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分析,找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注重对教材整体的把握,构建适合学生的单元整体教学结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单元教学有助于实现知识的整合。
2、有序性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应用单元整体教学方式时,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明确单元整体教学计划,这样可以在后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防止出现活动时间较长的情况,确保单元整体教学有序进行。
3、立体化
单元整体教学倡导学生为主的学习理念,当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时,可以将学习任务转让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行探索学习,总结数学课程的
学习方式。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的引导模式时,需要将学生放到第一位,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讲课方法,调动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单元教学有助于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满足个体的发展需求。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课堂讲解内容较为分散
数学课本中的知识点基本上是每个单元一个知识点,但是以往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会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分散开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将较难的数学概念进行具体讲解,但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通常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从而使得部分学生出现遗忘速度较快的情况,导致学生在练习中不能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2、讲课模式比较呆板
以往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本上会将课程分成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给学生讲解数学基本概念和基础公式,第二部分给学生划分一些对应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对所学知
识进行巩固和学习。个别教师讲课模式比较单一,很少能够做到将单元整体教学思想应用其中,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不能将其与类似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迁移转换,学生完成练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较为单一,易出现定式思维,不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3、学生自学能力较差
自从国家制定了新的教学标准后,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创新以往的上课方式,将单元整体教学应用到课堂上,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学习。但是以往学生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通常是在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后,通过做题的方式查漏补缺,缺乏良好的自学能力以及自我归纳反思的能力。因此,当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单元整体教学给学生布置了自学任务后,很多学生经常会出现紧要知识和基础知识区分不清楚的情况,在简单知识点中花费的时间较长,不能合理分配自学时间,从而影响了单元整体教学的质量。
三、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1、明确单元目标,设置分层问题
提问教学是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灵活转变引导策略,提高单元整体教学的水平。因此,当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单元整体教学时,应系统整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明确单元目标,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设置分层问题,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单元整体教学中来。例如,在“位置与方向”中,教师应全面分析该单元包含的知识点,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即需要学生掌握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学会利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在教师知道了单元整体目标后,应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设置分层问题,询问学生代表方向的词语都有哪些?通过哪些方式可以确定物体的方向?当教师将问题制作好时,可以根据学生以往的课堂表现情况,分析学生的探索能力,将学生分成探索能力优秀和探索能力一般两种类型,并将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均匀组织到不同的小组中,使每个小组的的整体实力基本一致。在学生交流结束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将该小组负责的问题进行解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析他们对这个单元的知识点存在哪些领悟不足的情况,并结合这单元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加深学生对这单元的印象,提高单元整体教学的质量。
2、拓展课堂活动,构建单元知识体系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认知具有直观性特征,他们的学习态度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影响。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单元整体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拓展课堂活动,转换课堂教学角色,建设适合学生的教学环境。在拓展教学活动时,应凸显单元导语,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学习方式探索学习,促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这单元要求学生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规律。教师可以结合这个单元的导语内容在网络上搜索现实生活中购买东西的视频,促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这单元内容的计算方式。当学生对这单元的计算方式有了基础的认识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竞赛的方式,将全体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在6~8组员即可。然后在多媒体中给学生滚动播放相应的计算题目,让各个小组进行抢答竞赛,促使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对这单元计算方式的了解程度。在课堂竞赛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回答正确次数最多的小组进行鼓励,并将这个单元的知识点与前面类似的乘法知识点进行对比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单元知识体系,有序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渗透数学思想,强化单元探索学习
小学数学中的知识点虽然都是基础的知识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存有理解难度。当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单元整体教学时,可以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单元探索学习,促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个单元的知识点,采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的方法,逐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为了确保单元整体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可以按照学号将全体学生分成多个阵营,给学生留上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当学生探索结束后,让每个阵营选派一名学生负责讲解这个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讲课内容,分析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并在学生讲课的基础上理清这个单元解题思路,提升学生对这个单元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单元整体的教学方式时,应全面分析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情况,选择多样的设计策略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调动学生独立探索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全面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有效提高单元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索南加.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J].科学中国人,2015,0(8X):8.
[2]许正新.怎样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J].科学中国人,2015,0(8X):80.
[3]李晓东.把握主题,整体设计——例说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J].数学教学研究. 2016(10):970.

更多推荐

学生,单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