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辅类图书常见的校对问题
作者:李培勇
来源:《出版参考》2016年第04
        以校对视角对小学教辅类图书中出现的部分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从设题的合理性、前后的一致性、题干的包容性以及表述和内容的逻辑性等方面切入,以工作中涉及的具体问题为实例,分析了小学教辅类图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并提出了修改方案,以期对教辅类图书编校质量的提升有所裨益。
        热词:校对 合理性 涵盖性 逻辑性 一致性
        我国教辅书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为整个出版行业带来了60%的利润。与此同时,由于其他各类图书受到新兴阅读方式冲击,市场低迷,这个比重呈现出加大趋势。教辅类图书已经成为某些出版单位的经济支柱和生命线,校对作为整个出版流程中的把关一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随着校对的职能从校异同到校是非的功能性转换,其功用日益凸显。以下针对小学阶段教辅中常出现的校对问题,尝试作一浅析。
        1.题目的合理性
        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4千米,他共用了5分钟走到学校。问:小明每分钟走多少米?
        2)题目要求口算各题,而题目中却出现如“68×57=”这样的式子。
        3)假如你买彩票中了500万,你会怎样支配这些钱呢?(《心理健康》中的一个开放性问题)
        第一道题考察的是简单的除法,结果很简单,但结果是不合乎常理的,因为1分钟走800米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无异于光速,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修改一下小明的出行方式,如骑车等。此类问题需要从生活实际、常识出发,不应单单从数学角度考虑,否则此类题目如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完全沦为为测验而测验的低级层次,经不起质疑和推敲。
        第二题所举例式笔算起来尚需时间,何况是口算呢?教辅的受众是广大小学生,而非少数的数学天才,所以这道题作为口算题出现不太妥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题目本身的合理性,而智商一般的学生见此类题目,不知会作何感想。

更多推荐

问题,教辅,类图书,校对,出现,题目,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