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乘法口诀”的教学探索
作者:焦新飞
来源:《神州》2012年第07期
作者:焦新飞
来源:《神州》2012年第07期
【摘 要】本文就小学“8的乘法口诀”为例进行教学探索,通过实践的教学进行摸索,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乘法口诀 教学探索
一、乘法口诀的教学现状
对于乘法口诀的教学中,现阶段,教师常常会走入一个误区,就如学生列出8×8=64的算式,老师会问:“为什么这样算?”学生很自然的会根据一些定势回答:“因为八八六十四”,这就犯了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因为八八六十四是新课,学生用新课来解释旧知了。而64的来由应该是学生通过查表,或根据前面的56再增加8得来的。而口诀是我们为了容易记住这个答案而编出的顺口溜。
二、乘法口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概念知识区别不明确。
例如,在教学中,我们时常遇到某一商品价格“降低到”和“降低了”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在这节课中需不需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知识进行区分?
2.教学老师在注重生活教育的渗透的同时,忽略了学生对8的乘法口诀的推导和验证,学生的推理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
三、乘法口诀的教学对策
1.关注学生回答,调控教学思路。 在教案设计中,备课除了备教法,更重要的要备学法,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实施教学——以学定教。学生由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家庭教育不同,对知识的掌握也出现层次区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及时调控课堂教学。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列出7乘9的乘法算式,教师设计的目的是想学生只列乘法算式,不计算结果,列出乘法算式后全班学生独立计算,出现算法的多样化,这个环节回避个别学生用口诀计算。结果学生由于低年级
的学习中算式和得数是一体的,列算式时都回答了得数,这时教师应该调控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说出得数也没关系,教师不板书得数,对列算式的孩子进行肯定后问学生:你们都能算出这个算式的得数吗?试一试。而不是教师不断的提醒“只列式,不计算”。
更多推荐
学生,教学,口诀,乘法,教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