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策略
【摘要】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因而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十分必要。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型模式,为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使数学教学效率最大化,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思辨思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利用有效途径合理的对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地融合,以期达到最佳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正文】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系统掌握知识的能力等,这些能力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些实物这样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知需求,国家在提倡新课程改革,省市级教育局在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各级学校在尝试课程改革的新方法,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正在学校里火热地进行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因而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十分必要。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便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利用动画和课件可以演示一些复杂的数学概念、推理过程,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经历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素材,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辨思想。
三、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要点
虽然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被数学教师们广泛应用,但是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视听效果而忽视了课件的本质内容,使课件华而不实,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的教育教学技术,其自身有很强大的功能,具有很多优势,如果使用恰当,将会让数学教学事半功倍。下面结合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几个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准备。
很多数学教师的课堂上都会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是很多都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与本堂课教学相关的课件,并没有做任何的修改。这样的一个课件谁都能用,用后效果也就一般般,不过如何我们在使用课件之前多加一步,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大不同。我们在网上找课件之前,先熟悉教材教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规律,准备好本堂课教学设计,然后根据教学设计的活动,确定课堂教学中要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再到网上查找合适的课件、动画、视频,进行添加或删减。如此有针对性地准备好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工具,才能最大限度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2.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信息技术的运用离不开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原则,除了教育教学,信息技术本身就在广泛地使用,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一技术来帮助自己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信息技术的使用也能使学生更为乐意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
如,《时、分、秒》教学时,让学生只通过观察普通钟表的表盘和教师的讲解来获取知识,有些过于枯燥,而且多数孩子也无法真正地感受到时间的快慢, 以及时、分、秒之间的关系。Flash 动画演示的加入,就可以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同时感受到从 1 秒到 5 秒、10 秒、60 秒的时间变化。学生也可通过观察 Flash 动画发现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一小格,故而推理出 60 秒就是 1 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所产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得学生对数学学科也有很高的学习欲望。
空间与几何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没有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这一课是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
积和体积之后的一个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节实操课。传统教学时都是教师准备一些实物或者学生准备牛奶盒进行摆放计算,但是无法将这些摆放后的实物图形转换成数学中空间立体图形保留下来,后面供学生对比、选择最节约包装纸的方案。此时,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手段“希沃教学小助手”拍照上传学生作品到大屏幕上,最后学生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包装时减少的表面积越大,越节约包装纸。学生通过动脑动手摆,对比观察分析,经历探究的过程, 符合学生知识形成的习惯。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加入动画演示,学生就更直观地看到题目情境中所描述的两车相遇的情况,对于相遇点的大概位置以及等量关系式也更易理解。绕环形跑道的追及问题更为抽象,学生很难靠题目中的描述和老师的讲解想象出快的人追上慢的人的时刚好多跑一圈环形跑道,不过如果利用 Flash 动画或者多媒体课件演示都可以让学生直观看到追及问题的具体情况,学生就能根据观察到的,理解追及中的等量关系,有了充分的理解,小学数学中较难的追及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了。
3.以辅助学生学习为目的,恰当地选择现代化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是一定会提高教学质量,也不是每节数学课都必须用到, 教师应该根据
教育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需要,决定是否选择使用信息技术,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使用应该以辅助学生学习为目的,而不是辅助教师上课更方便。目前,学校教室里基本都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有电脑、投影、实物展台、音响、电子白板、有些班级每个学生还有一个交互式平板等等,能够较普遍使用的信息技术资源有 PowerPoint、Word、Flash 动画、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各类辅助软件、手机 APP 等等。如此之多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应用好呢?
以前段时间“新冠”疫情时的居家学习为例,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恐怕很多线上学习都无法开展,电视、电脑直播课让全国中小学生都能在家看到听到名师讲课,课后各个学校教师应用手机软件或者微信、QQ 小程序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是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的便利,但也因此让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养成了离不开手机、电脑的习惯,可谓后患无穷。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使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这把双刃剑。
更多推荐
学生,教学,数学,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进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