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育评价的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课堂教育评价没有统一的模式,我们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以及对学生的主观印象左右着对学生的评价,无法突出课堂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基于此,文章探讨了教育评价对教育教学的作用,及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的机制与实践策略的研究。本文研究的教育评价是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核心素养(下文简称“三会”核心素养)为导向,立足“四基”和“四能”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培养学生在小学每个学段的核心素养,并依托“和教育”APP平台等信息技术辅助手段的一套主体多元、手段多样、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整体动态评价策略。实践验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使新课标更具权威性,最终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关键词:多元化评价;核心素养;评价机制;信息技术
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不仅对于教学有着重要影响,还会进而影响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评价的目标,结合小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打好学生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教育评价不仅服务于教师的“教”,而且帮助了学生的“学”。
1.教育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作用
教育评价标准的合理设置,可以做到对课程预期的学生学习过程
和结果的较为明确、清晰、具体的陈述。我们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降低个人主观性对教育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我们反思改进自身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对教育活动进行查缺补漏,完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准教育的“靶子”或“方向”,从而自发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精进自身教学能力,最终提升教育教学活动质量[1]。
随着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深入有效的颁布实施,明确提出学业质量标准,标准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质量,同时也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过程质量,这是基于核心素养所提出的品格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建立的,同时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新课标的评价突出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并把它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从而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2022年版新课标提出“三会”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课堂教育评价应与教育活动过程融为一体,我们恰当运用课堂教育评价,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课堂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更能起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终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生活。
2.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育评价的现状分析
2.1评价内容片面
教师不能准确意识到开展教育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知识技能的重要性,不会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身教学方案的改革创新,从教师角度进行教育评价时,评价内容自然流于形式化,格式化,
而没有真正发挥教育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甚至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且课堂上互动情况差。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对学习成绩的评价,评价内容单一,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热情,没有利用积极的评价内容影响学生长期向好发展。评价内容片面不仅影响学生积极性,还会给教师造成惰性心理,难以主动改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质量。
2.2评价标准设计不合理
教育评价标准设计不合理也是影响教育教学活动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大多数课堂的教育评价倾向于对学生学习程度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程度的评价标准设计往往以考试测验成绩作为第一要素,忽略了教育评价标准要以关注学生长远发展作为根本原则,大多采取单一的纸笔测验的总结性评价,最终可能会出现考试的隐性负向功能的教育结果。对于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设置比较模糊和形式化,教育评价标准没有实际深入课堂中,没有结合教育教学目标。不合理的评价标准很难帮助评价人从多角度进行教育教学情况分析,难以辅助评价人对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提出问题,并对教师教学方案进行调整。要想实现有效教育评价就需要对教育评价标准进行改革[2]。
2.3评价主观性强
由于评价标准难以贴合实际教学活动,难以辅助评价人进行教学活动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会表现出很强的评价人主观性。评价人以自身角度出发的评价结果较为片面,难以遵循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原则,难以真正对教学活动发起人进行教学指导和教学能力强化。由于
不能保证评价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其主观倾向性也会对教学的侧重点产生影响。教育评价要遵循发展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主观性过强的评价本质上就已经违背了教育评价原则。要通过改善评价的方式方法,规避教育评价主观性强的弊端。
3.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策略与实践研究
3.1“诊断性评价”形式多元化策略研究与实践
在数学课程学习中,有部分课程教学需要学生先预习,我们再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效果会更好。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提出问题的学习能力,提高日常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可以提高我们驾驭教材的能力及课堂的调控能力。我们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交流、分享等,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达到的课堂目标走向“四基”、“四能”的总目标。
3.1.1课前进行激励性评价
我们在进行《商不变规律》教学时,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我们通过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们发挥自己创意去探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并通过“钉钉”APP,把布置的课前任务单或者学生作品发布在“班级圈”里面。而且我们把学生上交的课前任务给予相应的指导评价,对于优秀的作业内容可以分享到班级群里进行表扬。通过教导学生课前进行动脑、动手、动眼、动嘴,使学
生在探究“商不变但是余数变”的计算中加强“数感”,这一数学活动,促进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三会”核心素养获得。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并表达出“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发现商是改变的”,这时学生们能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还可以通过平台学习其他同学的作品来提升自己数学的思维能力,总之,这是对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一种鼓励,这是一种激励学生的有效方式[3]。
3.1.2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学习的评价
对于计算薄弱的小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练习计算题,可以利用“和教育”APP中的“错题本”,自己拍照上传进行批改,同时“错题本”可以精准定位薄弱知识点,平台从粗心大意、会做没做对、计算错误、无思路等多维度详尽的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生成学情分析,给出训练建议。因此,家长或者
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自己也可以进行科学的评价。当错题数量达到10道题后,月底自动生成月度报表,查漏补缺特别准,还可以根据错题推荐,不断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错题本里还能攒积分,积分还能赢奖品,这会让学生爱上计算,会更喜欢使用错题本。
3.2“形成性评价”形式多元化策略研究与实践
形成性评价是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实施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针对性更强,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和动态性。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形成性评价使用的频率并不算高,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顾及追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目标,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

更多推荐

评价,教育,学生,教学,学习,进行,标准,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