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小学数学复习方法
学生自主复习方法:
1. 及时复习。人们对于刚学过的东西,总是一开始忘得快,过一段时间就逐渐减慢。所以小朋友在复习时,必须要做到及时复习。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复习之后再做作业。同时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想一想:“我今天都学了什么!”然后在头脑里把这些东西回忆一遍。
2. 分散复习。如果有60分钟的复习内容,您是一下子复习完呢?还是分成几段间隔复习呢?心理学家很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分散复习要比长时间的集中复习效果好。对于小朋友来说,其身心发育的特点也要求采用分散复习的方式。所以,不妨每次复习20分钟,中间休息之后再复习,这样你们就不会疲劳,复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3. 交叉复习。当同时面临几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即这10分钟复习语文,休息后换成数学,再之后又变成别的什么,这样复习的好处是不会使你们产生厌倦心理。
4.多种方式复习。长时间用同一种方式复习效果不好,复习数学,就可以看书、记公式、做
练习题(计算题、应用题),而且习题也要注意变化题型。
5. 灵活应变。在复习时,不能只看一会儿书或做几道题就算完事了,而是要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作出调整。如果发现某一部分的内容自己已经掌握了,您就可以跳过这一段,复习下面的内容。如果你做了几道这方面的题目仍然出错,就需要您加强对这一部分的复习力度。根据复习时间的长短,您也要采用不同的复习策略:如果时间很宽裕,您就可以从头至尾将书过一遍;如果时间紧迫,再平均分配时间显然不合适,就得重点复习自己的薄弱环节,有时只研读平日整理的错题库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师指导方法
1. 抓重点
小学数学一共有十二册书,内容很多,要抓住教材中最主要的内容复习。如复习数的概念时,就要抓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又如整、小数应用题,千变万化,种类很多,复习时就要抓数量关系和分析、思考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对一些掌握较好的知识,只要适当复习,引起回忆就可以了;对一些还没有掌握住的知识,就需要重点复习,把它们
彻底弄懂。围绕复习的主题,教师一定通览教材,把其中经典的题目圈画出来单独呈现,让学生再次练习;围绕平时单元测试中,学生出错率高的题目,单独摘抄出来,供学生反复训练;教师自己编写或者从资料中查找综合性强的典型题目,作有益的补充。
2、抓串连
数学知识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的,总复习时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死记硬背。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把有关的知识串连起来,能帮助我们理解,帮助我们记忆。如比、分数和整数除法之间是有关的,比的性质、分数的性质和除法的商不变规律也是一致的,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掌握住一大片知识。
3、抓比较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容易混淆,要把那些往往会弄错的概念、练习题列举出来,相互比较,把它们正确地区别开来。例如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在有的时候可以是相同的,但在处理二者的结果时,往往容易混淆,因此在总复习时,要把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比较,灵活的综合运用,这对提高解题能力是很重要的。
4、抓漏缺
查漏补缺是复习的重要内容。在复习课中应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平时摘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易错、常错以及容易混淆的问题多变题型,让学生反复练习,以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掌握和巩固。
5、抓提问
多给中差生回答问题或到黑板做题的机会,这样便于发现中差生的知识缺陷,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解,同时,也能调动中差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于难度较大或者中差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则让优生出面。
6、类化跟进
围绕难点问题复习时,不要解决一个问题便草草收兵,这样学生的认识不会太深入。最好,教师随机补充相同类型或者稍作变化的题目,供学生再练习,这样便能巩固成果,深化认识。
7、多元解题
这里主要是说的“一题多解”,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但要注意寻求最优化的方法,向学生倡导这种方法。
8、独立思考
注意鼓励学生独立审题,独立解题,不要再通过“教师读题”“讨论”,“教师刻意引导”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以免养成学生过于依赖,不能自立的“软骨病”。特别是低年级尤其注意。
9、培养检查
复习时如能注意检查的重要性,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在平时复习时注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10、及时检测
复习效果怎样,考试是有效的手段,但要及时的对学生考试中的问题进行反馈和矫正,教师也要根据考试情况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等。

更多推荐

复习,学生,教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