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用方程解题的可持续性探讨
作者:劳祝婷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6
        摘要:方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提炼关键信息,构建等量关系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完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认识到方程的优势,又要看到方程解题的局限性,从而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方程学习数学,提升小学生运用方程解题的生命力和持续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方程解题;可持续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运用方程解题,不仅能够更为迅速地解题,还能提前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提升整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但是,在现阶段的方程教学中仍旧面临较多的问题,从而进一步阻碍方程运用的普及和灵活运用。本文从方程解题的现状着眼,并提出具有实践性的教学策略,从而增强方程解题的生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用方程的思维。
        一、阻碍方程解题持续性的元素
        1)缺乏正确的方程解题认知
        方程解题可以极大限度地提升解题的正确率,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然而,在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方程解题的优势存在错误认知。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以下两点: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上面,而不是将教学的精力集中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因为方程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较少。第二点,有些教师在方程解题的过程中,往往设置相对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坡度,但是不利于学生认识方程解题的便捷性。
        2)方程解题面临的阻碍重重
        在实际的方程解题过程中,方程运用受到教师观念和学生学习心态的双重影响,从而阻碍了方程解题的可持续性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我们忽视对方程的教学。方程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况且方程的学习对于学生具有较大的难度,因而部分教师未将将方程学习看做教学的重点。第二方面,学生的学习心态。因为在方程解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找出方程中的关系式。在解方程式时,有些学生也会因为计算不仔细,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因而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喜欢用方程解题。

更多推荐

方程,解题,学生,教学,数学,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