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培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探析
摘要: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学习品质。【1】小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在数学方面,不能仅仅只是学会了一道题这么简单,学会一类题的解答。
正文: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注重于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3】新时代下,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需要的是会有解决能力的人才,而不是仅仅是会解答数学问题的人。
关键词:新课程下    小学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式的不恰当
虽然现在很多的教学策略都进行了改革,学校也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但是许多教师还是未能实行,他们在课堂上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将知识一味的给同学们灌输,只是
想抓紧的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学生们在课堂上机械性的进行接受知识,并不能完全的理解数学问题,他们在课堂上听懂了,并不代表自己就真正的掌握了一个数学问题。
2.课堂上的氛围比较死气沉沉
在课堂上,老师可能觉得自己占主导位置,以学生的学为辅,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就比较被动,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就很有可能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低下,课堂范围也是十分的低迷,久而久之,同学们对于学习数学的欲望也会越来越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很低。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让同学们积极的参与课堂,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老师也不能仅仅只是一味的讲解,在讲解数学问题,要学会给同学们抛出问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会有很强的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课堂氛围也会变得越来越活跃,同学们也会越来越喜欢数学这一门课程。【3】
(二)新课程下培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1.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一个东西,最佳的老师就是兴趣,一旦同学们产生了兴趣,那么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速度也很快。在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兴趣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比较感兴趣,老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来进行教导,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情景,这样有助于同学们学习数学知识,就比如在小学要学习加减法,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只是单纯的给同学们传递这样的数学知识,可能会比较枯燥,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会十分低迷,但是如果老师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同学们就会比较感兴趣,在学习加减法时,老师可以列举购物经历,就比如说“老师一共带了五十块钱去买零食,老师一共买了三块钱的小面包和两块钱的棒棒糖,那么老师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老师手里现在还剩了多少钱?”这样一来数学问题就会变得十分有趣,同学们也会对这样的问题感兴趣,会更加的积极的参与思考。老师通过生活的片段来设立数学问题,让同学们进行思考和讨论。但是老师应该注意问题的难度不应该太大,要在学生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欲望,利用同学们的好奇心可以对新数学知识来进行探索。
2.教师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十分单一,他不利用提高同学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会使得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十分低下。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比如在课堂上讲解关于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问题时,老师可以拿一个实物来进行讲解,拿一个物品来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这个数学知识,来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与宽。现在的教学都是比较现代化的,教师里面都有多媒体,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动画,使同学们更加直观的进行来学习数学问题,利用多媒体来使得同学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圆球多物体,因为在小学阶段,同学们对于动画的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老师可以把教材里面难以理解的概念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现出来,这样同学们理解就会很快,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注意,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老师还可以把全班的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数学,在讨论结束后,派出一个代表来发表小组的意见。在同学们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时,可以让同学互相出题并修改,这样一来可以激起学生之间的好胜心,让同学们可以更加积极的去寻找数学问题的解决办法和解决思路,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扩展了学生们的思路。
3.培养同学们的数学思维
学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只有数学,学习每一个学科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学科思维,数学思维更是十分重要的,数学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它的每一道题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老师应该让学生们学会举一反三,而不是单纯的只是会用一种方法来解答这一道题,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把不同的解答方法都教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自己对不同的解答方法进行思考,考虑对于相同的数学题目不同的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的解答方法都是从题目的哪一个点来进行解答的。数学是一个连接性很强的学科,每一个章节都具有很强的连接性,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帮助同学们进行不同章节的连接,就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菱形时,老师要抛出问题,“长方形和菱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圆形和圆柱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抛出这样的问题,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来推导出他们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且再次进行对比,这样的类比和联想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同学们更加的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学习的效果更好,这样也可以让同学们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发言,锻炼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多注意教学评价
学校不仅有针对教师的评价,也有针对同学们的评价测试,老师和同学们要注意评价的过
程和结果,对于老师的评价,老师可以根据评价的内容来看到自己的教学不足,并且进行改正,也不断的在自己的教学方法中进行创新,找出更适合同学们的教学方法。对于同学们来说,评价方式大部分都是试卷考试,经过试卷考试,同学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让同学们加强巩固,对于掌握薄弱的知识点来进行排查,通过测试结果来反馈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的结合可以使得教学方法更加的有效,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不断的提高。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只是单纯的试卷测试,还可以把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列入评价的范围内,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更是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锻炼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让同学们在反馈的结果下来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这样也就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总结: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小学数学教育愈发注重对学生问题思维和解疑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学生以科学的数学思维,较强的数学意识和知识整合能力加以钻研。【2】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需要的人才是具有某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
问题能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老师要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同学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吴良纯. 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探析[J]. 新课程导学, 2021(24):3.
[2]田玲.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 读与写:中旬, 2022(4):0045-0047.
[3]黎其元.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探究[J]. 学苑教育, 2022(12):49-51.

更多推荐

数学,同学,问题,学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