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数学实验的教学策略
摘要:具身认知理论是指让身体主动性地参与到学习的任务中来,从而让身体成为学生认知的一部分。而具身认知教学则是指让学生的身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形式,从具身认知的教学特点出发,它具有教学的情境性和主体性的性质。小学数学具身认知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知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打造具身认知学习时空,提升学生具身认知参与深度,以此充分地激发学生具身认知实践创造。
关键词:具身认知;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教学是伴随着人类生活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教育科学,这就决定了数学与客观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很多数学老师只关注于数学学科的本身知识,如何能够将这些数学学科本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接受、理解并且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这种想法和传统教学下,往往会忽略数学本身的实验教学课程,从而导致数学的实验教学与数学教学陷入了一种“互相分离”的关系之中[1]。而具身认知的理论则是重视学
习者自身的身体与环境相互结合的发展状态,这种状态主要是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与记忆能力的发展。将具身认知的理论结合与数学实验教学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数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能够有机的结合这些目前所遇到的“相互分离”现状,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培养与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而老师们则是可以通过具身认知教学可以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实验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主体
一、介于具身认知视野下数学实验学习的不同内涵
从具身认知的概念出发,简单地说就是让身体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学生通过身体的参与锻炼学生的认知的能力。这种理论最大的特点便就是利用我们的大脑反馈状态控制身体进而对于世界的认知状态,因此,有时候我们会把具身认知又叫做“身体认知”。而目前所使用的具身认知教学则是一种让学生大脑与身体都能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的动态
教学方式[2]。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能够更加较为全面的关注到学生自我情景状态转变、学习素养的养成情形,以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改变。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实验课程教学任务,从教学要求出发,是要求老师通过对于实验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度、数字的观察等这些与身体有关系的活动。具身认知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两者有着相同的可以融合的契合点,因此能够有很好的互促作用。具身认知教学中的“身心结合”原则,提醒在老师们在数学教学中要防止为了追求高效的教学质量,而将数学实验过早的变成一种课堂教学课程的方式,应彰显数学实验的操作性特征。
二、具身认知视域下数学实验教学的应用形式
(1) 以数学实验场景出发,重新构建具身认知下的数学实验
场景与情景本就是具身学习的物质准备,它能够帮助学生促进学生的经验与思维的链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可以融合数学知识的实验探究于数学场景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数学场景中开展数学实验,进而发现数学知识的实验之理。在这里,数学实验场景便就成了数
学实验的重要载体,成为连接数学客观知识与学生主观思维的媒介,成为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升华的平台。
(2) 以角色扮演带入数学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定位思维模式
具身认知重点强调自身的身体感受,即是身体在人为设置的情境中通过身体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来感受所带来的具身效应。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一般都是以帮助学生认识数字、理解数字,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运算、了解一些数学知识,能够为以后较高难度、高难度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即可[3]。因此,利用具身认知的情景模式,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数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但是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老师们需要注意这么几点:角色扮演的情境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角色扮演的场景设计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符合,而且能够在数学实验教学中简单易行。
(3) 以具身认知的优点出发,优化数学实验问题
小学生的数学实验教学其实是作为一种辅助形式,利用具身认知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老师能够真正运用并能够教好这门实验教学课程。因此,要能够真正地达成目标,老师们就
需要在设计数学教学实验时,切实将数学实验作为一种实行的载体出现,在这个基础上,进而可以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这些有效的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具身认知的行为,进而提高数学实验教学效果。
比如说,在某一节的实验教学中关于米、分米、厘米的认识中,我们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先构建一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1 米=10 分米=100厘米。之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关于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本的长度与宽度,尝试将其利用米和分米进行转化,此外,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测量自己的课桌长度与宽度,之后进行三者之间的转换,在进行小范围的分组讨论结束后,可以向老师分享三者之间转换的结果。这个环节的数学实验设计,从学生的学习课本、使用的课桌出发,先建构分米、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测量与转换,能够从身体再到大脑对于三者的转换以及具体的大小有着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通过实验操作将预估与实践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强化学生对米、厘米和分米3个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感性认知。此外,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全面地降低学生的数学实验操作能力,进而能够有效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主动性。
结论
总而言之,具身认知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身体活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促进作用,帮助小学生锻炼自己的认知思维和大脑记忆力。对于小学的数学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以学生的具身表象为原型,以学生的具身思维为支撑,以学生的具身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查人韵. 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数学实验的教学策略[J]. 上海教育科研, 2021(5):4.
[2]施媛媛. 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路径优化策略[J]. 教师教育论坛, 2021, 34(10):3.
[3]李近. 课程视野下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J]. 数学教学通讯, 2019(25):2.
更多推荐
数学,学生,认知,具身,教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