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和主动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算理。
一、创境激趣,复习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今天就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1、20+20= 60+30= 30+50= 20+7= 40+5= 30+8=
2、6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9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4,这个数是( )
十位上是7,个位上是4,这个数是( )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呢?小林和小红在说什么?谁来读一读。学生读,分角色读读图中小林和小红的对话。小林:我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小红:我才写了20个字。
2、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师: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的思考,把提出的问题分类写在黑板上:师:同学们真棒! 出示问题: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你们会解决吗?谁来解决。 列式:25+2= 师:同学们真棒! 出示问题: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列式:25+20=
3、探究算法。师:“25+2和25+20”结果又是多少呢?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板书课题)(1)学习“25+2”的计算方法板书:25+2=27师:我们现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看看谁来帮忙了,(小棒)我们一起来看,先算5根加2根等于7根,再2捆加7根等于27根。为什么5和2要加在一起呢? 师生共同总结:先算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十位上的数。 练一练;4+3= 5+63=(2)学习“25+20”的计算过程。师:该怎样计算呢?请你们动动小脑筋,和同桌讨论一下吧。师生共同探讨算法。 师板书:25+20=45 用摆小棒的方法,先算2捆加2捆等于4捆,4捆就是40根,40根加5根就是45根。为什么20和20要加在一起呢? 师生共同总结算法:计算时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先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个位上的数。 练一练:32+50= 10+45=(3)探讨“25+2”和“25+20”算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思考,教师小结:不同点:“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先算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然后再加上十位上的数;而“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先算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引出结论:在计算时,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说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练习 应用拓展
1、算一算。 2、练一练: 3、开锁游戏 4、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当堂检测
(一)、比一比谁算得快。
44+2= 23+4= 5+32=
44+20= 23+40= 50+32=
2+54= 50+26= 84+4=
(二)、解决问题。
1、小明有50张邮票,小青有36张邮票 ,两人一共有多少张?
2、一本书,小华已经看了15页,还剩4页没看,这本书有多少页?
3、超市有38袋食盐,又新进60袋。现在有多少袋食盐?
拓展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 )=19 36+( )=66 25=25+( )
57=52+( ) 70=( )+20 84+( )=89
五、总结评价 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谁来告诉大家。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某种看法。本节课通过口算两组题并比较异同来引入对旧知的复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在探究阶段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在探讨算法时,要鼓励学生
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要给学生展示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多说,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利于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复习引入,形成知识间的前后联系,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情景图,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相关的加法问题,并列式解决问题;在探究新知时,以小组合作为主,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借助小棒,放手让学生操作,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学生明白了算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自主练习,抢答练习,课堂检测等,通过练习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快又正确的解答习题。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生每天的午自习时间都是练习字,这正和主题图相符,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让学生搜集信息,根据信息提有关加法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列加法式子。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让四人小组互相摆小棒,说算法,在操作中体验算理,而后,及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即:计算25+2=,先算5+2=7.再算20+7=27.也就是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再和整捆的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四道习题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相同,也是通过摆、说、交流、展示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说一说,这两道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讨论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要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两位数加整十数,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但无论是先加个位还是先加十位,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要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进行交流、展示,由具体到抽象地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加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而这些已在前一课时学习过,所以,这节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一年级下册当堂检测(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姓名: 等级:
基础练习:
一、比一比谁算得快。
44+2= 23+4= 5+32=
44+20= 23+40= 50+32=
2+54= 50+26= 84+4=
44+20= 23+40= 50+32=
2+54= 50+26= 84+4=
二、解决问题。
1、小明有50张邮票,小青有36张邮票 ,两人一共有多少张?
2、一本书,小华已经看了15页,还剩4页没看,这本书有多少页?
3、超市有38袋食盐,又新进60袋。现在有多少袋食盐?
拓展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 )=19 36+( )=66 25=25+( )
57=52+( ) 70=( )+20 84+( )=89
课标分析
本单元属于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部分中的数的运算章节,主要内容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送减一位数、整十数,认识小括号以及连加连减五个部分。在课程实施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突出算理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实践操作的基础上,
理解算理,逐步归纳出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获得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学习方法。达到两个目标:1、口算,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达到口算的合格以上的计算技能。2、计算,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达到运算结果正确且流畅地进行计算,并且能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更多推荐
学生,两位数,学习,知识,算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