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操作实验的实效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数学科学中,最具有生命力的是数学思维模式。而数学思维模式是一种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形象思维模式占上风,处于抽象思维萌动的关键时期。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思维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同时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思维的构建也必须建立在生活实践基础上。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去体验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就影响思维的发展。小学实验过程实质就是学生数学思维体操的演练过程。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新课标强调课堂上要有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动手操作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数学实验课也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小学数学操作实验课存在的问题浅析
反观新课改下的数学实验课堂,可谓异彩纷呈,比过去热闹多了,情境导入、合作探究,但热闹的背后却存在着众多隐忧。教师过多重视实验课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实验课的本质。数学实验课是教师通过情境创设,科学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
程,同时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在互动中相互碰撞、在静思中顿悟形成的过程。实验课的动是为了思维形成的静,数学实验课教师应将教学的核心任务放在数学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教学形式多么丰富,要重视小学数学实验课的实效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对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二、小学数学操作实验课的有效策略探究
1.素材选择多样与开放并重
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实践材料的设计与呈现要体现多样化和开放性,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课前为学生的实验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实验操作过程也过于程式化,教师把很多环节都设计好,就好比设计好套子让学生钻,这种数学实验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主体的作用,在材料选择和前期准备中都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前用五彩的纸剪出大小不一的三角形作为实验素材,同时让学生带着剪刀和备用纸。这节数学课我们命名“智慧七巧板”从七巧板游戏导入,接着进行分组实验,让同学们分组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游戏开始后很多同学拼
出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不规则四边形,但有的同学的三角形无论如何也拼不出四边形。我让同学找出问题的原因,原来三角形拼成四边形,必须有其中一个边相等。接着我又提出新的问题,出了四边形之外,两个三角形,还能拼出什么图形。正式因为实验材料的多样性、开放性,才创造了开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更多推荐
数学,学生,思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