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100题
课标、教材教法、新课程理论
一、填空
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 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  ,交流    )等数学活动。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   )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主人    )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
3、《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     )、 (   解决问题        )( 情感态度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4、“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形状  )   (  大小 )(   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5、“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 (   实践活动     ) 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 (综合应用  )  为主题。
6、数学是人们对( 客观世界的  )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基础         ) 性(开放        )性和( 发展      )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有用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不同    )的发展。
1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现实的  ) 、(    有意义的    )、(  富有挑战性的         )。
12、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  模仿       )(      记忆   ) 和(     训练    )(     合作交流   )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       )  和(   已有知识经验        ) 的基础上。
14、《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          )  、(     实践与综合应用     )等四个学习领域。 
1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  学习历程      ),(     激励学生 的学习)和(改进教师       )的 教学。 
16、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  表格        )、(       文字 )、(     程序  )三大类。
17、几何初步知识的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熟悉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特征,会计算他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8、取近似数的方法有多种。如,有14吨煤,用载重4吨的汽车运,需要运几次?解决此问题需用到(进一)法。再如,有29米,3米布可以做一套衣服,29米布可以做几套衣服?解决此问题需用到(去尾)法。
19、教材是学生学习的(   基本线索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 基本资源      ),教材充分提供学生感兴趣的、与儿童的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0、编写小学数学教材的依据是(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
21、小学数学教材的最小的组织单位是“(    )”,它包括(   一个或几个知识点            )。它是逻辑上相对独立的、而又较为完整的具体课题。教材的较大组织单位是“单元”,它是指在(   知识系统   )和( 逻辑关系     )上较为完整,在(技能,思维训练,能力培养或应用上                         )相对独立的部分。
每册教材由若干个大单元组成;每个大单元由若干个小节组成;每个小节又由若干(  例题 )和(  习题  )组成。
22、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地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的( 收集)、( 整理 )、(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 解释)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思想和方法,逐步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
23、教材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   弹性 ),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
24、在某一部分教材中,关系全局、直接影响其他知识点的学习的那些知识,叫做这部分教材的( 重点  );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或者易于引起混淆或误解的教学内容,叫做教材的( 难点  );对于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有着决性作用的教学内容叫做教材的(关键    )。
25、分析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把握这部分教材的( 知识结构    ),明确各个知识点的(  地位  )、(   作用  )和(    前后联系   ),弄清这部分教材的(   重点 )、(  难点  )和(   关键  ),除以上基础知识方面的分析研究外,还需分析在这部分教材的教学中要达到哪些(     能力
培养 )的要求,所蕴含的(       思想方法)和(   德育美育    )等非智力因素,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二、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的过程。
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d     )。
A、 直觉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  2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要求 不要求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3   )的教学。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教材,学习,教学,内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