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程考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2、“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运用)为主题。
23、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减),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4、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5、“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6、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7、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8、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2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新课程判断题。
1.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上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
三、教材计算综合题
1、2009+200.9+20.09+2.009+991+99.1+9.91+0.991=( 3333)。
2、2009×2009×2009×2009×2009×2009×2009×2009的积的个位数是( 1)。
3、99999×7+11111×37=(1111100)。
4、观察前三个算式,找出规律,在最后的式子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数。
123456789×9=1111111101;123456789×18=2222222202;
123456789×27=3333333303;123456789×( 72)=8888888808
5、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勇夺金、银、铜牌100枚。其中,金牌数比银牌数的2倍多9枚,铜牌数比银牌数多7枚。请算一算:中国运动健儿获得金牌( 51)枚,银
牌( 21)枚,铜牌( 28)枚。
6、列车通过420米长的海底隧道用16秒;通过一座120米长的桥梁用10秒。列车的车身长( 380)米。
7、4条直线最多能把一个长方形割成( 11)块。
8、有5位同学参加数学比赛,比赛分数都为整数。5人中最高分数100分,最低分数是60分,且每人所得分数不相同,5人的平均分数是85分。请估算一下,排在第三的那位同学最少得( 84)分。
9、箱子里有红球30个,白球20个,黄球15个,蓝球25个。那么最少要从箱子里摸出( 76)个球,才能保证摸出的球有红球,白球,黄球,和蓝球。
10、开学前打扫教室,小明30分钟能打扫完毕;小芬却要50分钟才能打扫完毕。现在小明先打扫6分钟,然后小芬也来参加一起打扫,那么,还要( 15)分钟就可以打扫完毕。
11、科学家进行一项科学实验,每隔2小时做一次记录,做第六次记录时,挂钟时针指向“1
1”,做第一次记录时,时针指向( 1)。
1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出发后2小时,两车相距282千米;出发后5小时,两车相遇。请回答:A,B两地相距( 470)千米。
13、把19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重叠起来,如右图,拼成一个立体图形,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 45)平方厘米。
15、100名学生当上全区儿童运动会的“志愿者”,男同学2人一组,女同学3人一组,刚好41组。男志愿者有( 46)名,女志愿者有( 54)名。
四、教材综合题。(答案发在评论题)
1、如果25×□÷3×15+5=2005,那么□=( )。
2、 1—2+3—4+5—6+…+1991—1992+1993=( )。
3、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因故请假未考试,这时的平均分为89分,未考试的两位同学补考后都得99分,那么这个班期中数学考试的平均分是 分。
4、童袜厂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三种不同花色的童袜,包装工人每次至少要取 ( )只袜子才能保证有一双花色相同的袜子。
5、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为21,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积是( )。
6、今天是星期一,从明天算起,第120天是星期( )。
7、一座大桥长2800米,一列火车通过大桥时每分钟行800米,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用4分。这列火车长( )米。
8、今年爸爸和女儿的年龄和是44岁,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今年女儿是( )岁。
9、一辆客车以每小时行85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另一列货车同时以每小时行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在两辆车相遇前的1小时,它们相距( )千米。
10、小红有不同的上衣5件,裤子4件,鞋子3双,算一算,小明能有( )种不同的穿戴装束。.
11、蜗牛沿着10米高的柱子往上爬,每天清晨到傍晚向上爬5米,夜间又滑下4米。象这样从
某天清晨开始,蜗牛第( )天爬到柱顶。
12、给一本书编页码,共用了723个数字,这本书一共有( )页。
13、一个牧场的草可供24头牛吃6天,或供21头牛吃8天,那么这个牧场的草可供16头牛吃( )天。
14、一个水池装有甲乙两水管,单开甲管4小时能把满池水排完;只开乙管8小时能灌满一池水。现水池是满的,按甲、乙、甲、乙……轮流各开1小时, ( )小时后水池第一次没有水。
15、一个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是300米,现将长和宽各增加10米,增加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米。
五、计算题
1、假设a*b=(a+b)+(a-b), 求13*5和13*(5*4)。
2、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
3、计算:4.75-9.63+(8.25-1.37)
4、计算:36×1.09+1.2×67.3
5、计算:1234+2341+3412+4123
6、计算731 15×1 8
六、应用题
1、水源处有甲乙丙三条水管,甲水管以每秒4克的流量流出含盐20%的盐水,乙水管以每秒6克量流出含盐15%的盐水,丙水管以每秒10克流量流出水,而且流两秒就会停五秒,如此循环到一分钟;请问:甲乙丙三条水管一分钟一共流了含盐量多少的水?
答:13.076923076923076923076923076923%
更多推荐
学生,内容,数学,学习,知识,统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