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教学“新评价”
【摘要】从数学学习的实质来看,数学学习主要是数学思维的活动,无法直接观察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评价数学学习,而只能借助一些间接方式了解学习程度与最近发展区。以前传统的纸质评价等滞后性手段,无法满足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无法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学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逐步优化课堂评价,它能让教师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直观清晰了解,有利于进行信息采集和形成性评价从而在班与班之间形成相对个性化教学,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评价;信息技术;针对性
一、 “远眺思考”教学评价的现状
“评价”一词,从字面上理解,是评定价值的意思,意味着对某一事物的价值给予一般的衡量。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科学和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不仅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够因材施教,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在课堂上学生的评价,教学评价最常用的方法是察言观色、课
堂提问、课堂练习。通过察言观色来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清晰、很模糊、不直观;课堂提问方式很常用,可是如果整堂课就是课堂提问的评价,就会存在不够全面的弊端,每一个问题被提问到的学生是少数,无法反馈班级整体学生

的掌握情况;至于课堂练习主要存在的不足是评价滞后性,无法课堂上及时反馈,当学生拿到评价结果时,评价的最大效能已经减少。对于取得相对全面且及时的评价信息,成为当务之急。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教育背景下,终生学习已经成为大浪潮,数学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传统课堂中的学习,进行了前和后的延伸。期待实现的教学评价能够满足这些特征:
1.及时性。数学教学中存在首印效应,也就是在数学知识的新授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第一次理解的知识会印象深刻,这就对于我们评价的及时性提出了迫切要求。如果我们能够及时给以评价,及时强化正确的理解,及时纠正错误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克服困难。反之,如果评价需要滞后一段时间,他们的思维已经从原来的任务转移到了新的任务,曾经的一些错误想法随着时间失去而遗忘,这样就丧失一个最好的纠正错误的契机。
2.针对性。同样完成数学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反映出来的学习情况不尽相同,存在必然的差异。如果对于学生的评价是千篇一律,这样的评价信息容易被学生忽视,起不到评价反馈的效果。因材施教,因人评价,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体现。
3.发展性。相信每一个小朋友都是可以进步的,都是可受教育的。因此,在评价学生的时候,首先简单表扬相对自身进步的地方,然后对于数学学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或困难,提出建议,每次的评价应尽量少而精,让学生明确下一步的进步空间。过分多的要求,会让学生产生进步的阻力,评价建议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二、 “多维了解”学生学习的程度
(1) 课前微思考,课堂大效率。
现代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碎片化时间,网络的快捷发达,移动终端的发展与普及,这些都是微课诞生的肥沃土壤。课前学生的预习,可以借助微课来达到预习的效
果,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是两类需要借助课前微课,进行前置性思考,在课前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借助抽问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初步了解在前学后哪些部分仍然没有掌握,这能够对课堂教学的重点进行微调,教学具有了针对性。借助微课的教学内容,一类是深度思维性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充足探究的时间,可以进行微课前学,课前抽样评价;另外, 一类是需要借助生活经验或者需要通过感知来增加知识的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要让学生在走进教室之前是充满“自信”,这就源于能够有足够的感性材料的认知,才能自然过渡到对理性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过程中,教者制作了课前预习微课,里面从生活周围的一些常见物体开始,让学生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找出共同点,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让学生感受较多的感性材料,然后在自己脑海中抽象出各种图形的特征,紧着在生活中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图形。在正式课堂上,可以通过了解家中活动情况,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让课堂更加高效。
(2)课中多互动,及时来评价。

课堂教学目前还是教学的主阵地,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相比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堂言”,学生“一心听”的模式,新课堂在新技术的支持下进行深入融合,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借助信息化媒体建构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评价,针对性、全面性的评价让传统课堂处处迸发出智慧课堂的火花。
“互动”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词,在传统课堂中同样存在互动,只是那时的互动主要局限在师对生的讲授,生对师的回答反馈评价,这样的互动过于平乏。新课堂在新技术下,能够提供更多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互动的程度更深入多样化,课堂教学评价更有针对性。例如, 在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中心独立研发的基于 starC学平台的交互式电子双板的教学互动平台上,教者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 时计时法》,运用电子双板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借助 clicker 器或者 ipad 等移动终端可以实现类似电子书包的学生知识评价的集体反馈评价。借助平台具有的大数据分析统计功能,能够了解学生不足的知识点是什么,是普通计数法转换24 时计时法掌握不好还是 24 时计时法转换为普通计数法没有掌握。另外,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如果同一类型的问题出现几次错误, 那就不是偶然,必然是知识掌握存在漏洞,需要及时关注和提醒。这一互动平
台的交互式评价方式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学生的兴趣高涨, 教学品质得到提高。
(3)课后精巩固,追踪你我他。

一节课结束了,这个时候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传统的布置作业,需要学生完成之后,第二天上交后教师批改了才能进行评价, 这样的评价是低效的。在信息技术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平台,可以借助这些平台,让学生在家里完成的质量,学习的进度,教师远程就能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有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口算训练方面,可以借助 app《速算盒子》,可以选择相应版本的教材,里面有与教材同步的题库,学生完成的情况可以自动批改,通过多维度获取学生的完成情况,查看整体情况和每个人的完成情况,及时评价反馈,为教学提供支持和效率保证。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信息技术的支
持下,能够通过每一位学生过程性的学习活动,对于大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仅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同时也会关注学习的过程,形成个人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表。信息手段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全面刻画学习状况,关注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习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更多推荐

学生,评价,学习,教学,进行,课堂,借助,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