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八第1——5题教学设计5篇
第一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八第1——5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八第1——5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有耐心地做题。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教学对策:结通过一些鼓励手段,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补充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完成P82第1题。)
9×300 31×2 2×22 800×8
33×2 5×200 130×3 2×210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说出计算思路。
例:9×300
9×3=27
9×300=2700
二、教学第3题。
1、出示第3题。
2、先让学生分类。
小于4000的:
906×4 380×9 6×610 5×790
大于4000的:
504×8 7×710 6×802 9×510
3、再让学生说出理由。
三、解决问题。
1、P82 第4题
要求“新建的楼一共能住多少户”就是求几个几?
指名学生回答。
2、P82 第5题
(1)看着表格,你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计算并集体订正
四、思考题:
补充:
有40个学生去划船,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租金20元;小船每条可以坐4人,租金15元。如果你是领队,准备怎样租船?怎样租船最省钱?
(1)读题后引导学生思考:
1、可以怎样租船?
2、怎样租最省钱?
(2)交流思考结果,师板书成表格形式,列出租船的情况和所用的租金
比较:怎样租最省钱?
五、课堂作业。
P82 练习八
第2、4题。
板书设计: 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小于4000的:
906×4 380×9
6×610 5×790
大于4000的:
504×8 7×710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主要练习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以及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进行口算和笔算时,要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和反思,看看算法的选择是否恰当、计算的过程有无疏漏、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也要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逐步形成计算技巧。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教学练习八的1~5题,主要练习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算。在教学中,我先帮助学生复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的口算方法,然后进一步强调了在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的注意点,并回顾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从学生练习、回答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的还可以,可能在笔算中,学生对于这种简便计算的竖式一下子还没法完全的适应。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复习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算。口算和笔算学生练习的比较多,计算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这节课主要再帮他们整理一下,让他们更好的掌握乘数中间的0与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对于估算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方法,只是估算速度还有待提高。
课后反思:
三位数乘一位数,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其算法,只是在计算中稍有产生错误,那也是因为乘法口决不熟练所造成的。只要以后能经常地练习,相信在这方面肯定会有所改善的。而这一节课我主要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的估算能力。应该说在实际生活中,估算是用得很多,平时计算也是一样。有时末必会对每一题进行验算,那有多麻烦,但是如果学会估算的话,那不是可以节约很多时间,而且还可以提高75%的计算正确率。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计算这一类题时,可以不会每题都进行验算(再算一遍),但必须是每一题进行估算性质的验算,这样即可以提高计算正确率,又可以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从实际课堂上来看,学生确实也可以做到,收到的效果也是较好的。
课后反思:
口算题学生各自填写得数后,我选择了几道题让学生说说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的估数意识和能力还不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体会:如果三位数上的百位数乘以一位数之后已经大于40的话,结果就肯定大于4000,如果三位数上的百位数乘以一位数后小于40,那要分情况思考,还要考虑十位上的数,像5×790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先想5×800=4000,那么5×790肯定不满4000。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仔细读题,认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表格题学生能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一教学设计
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新知。
2、熟练利用长度单位,并会估测物品的长度,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交流合作,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重点:正确使用长度单位,换算单位进行计算。难点:估测物品的长度。
一、复习新知,练习巩固。
1、老师: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学习了4个长度单位:分别是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你能用手比一比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试着比一比。
2、老师: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差不多是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
1毫米:1分钱的硬币,公交卡。1厘米:大拇指指甲盖。
1分米:有些同学的铅笔盒,老师的手机。1米:教室地板的两块磁砖的长度。
3、老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下面这些情况应该选择什么长度单位才合适。
一元硬币厚约2()一只长颈鹿高约4()一支铅笔长约13()一张凳子高约3()
4、老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在你们的脑子里,都有了这些长度单位的大概的长度,那么现在,我们就看比一比,看谁能估计得最接近,谁就是“火眼金睛”。
看课本第5页的第一题,哪个是正方形?什么样的图形是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到底是不是呢,我们用尺子量一量每一个图形的四条边,验证一下你们的判断,看是不是第一个图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看第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形。

更多推荐

学生,计算,练习,估算,三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