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知识内容整理
一年级上
一年级下
数一数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比一比
认识图形(二)
分一分
认识100以内的数
认位置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认识10以内的数
元、角、分
认识图形(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分与合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认识11—20各数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年级上
二年级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有余数的除法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时、分、秒
表内乘法(一)
认识方向
表内除法(二)
认识万以内的数
厘米和米
分米和毫米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观察物体
角的初步认识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三年级上
三年级下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
千克和克
千米和吨
长方形和正方形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混合运算
解决问题的策略
年、月、日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四年级上
四年级下
升和毫升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认识多位数
观察物体
三位数乘两位数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用计算器计算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可能性
运算率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垂线与平行线
确定位置
五年级上
五年级下
负数的初步认识
简易方程
多边形的面积
折线统计图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倍数与因数
小数加法和减法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乘法和除法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用字母表示数
六年级上
六年级下
长方体和正方体
扇形统计图
分数乘法
圆柱和圆锥
分数除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比例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确定位置
百分数
正比例和反比例
(一)、数和数的运算(20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6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5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3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10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3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4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3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30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6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0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2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4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12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4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5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6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3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2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更多推荐

分析,应用题,知识,整理,实际,认识,放在,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