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点子(乘法的直观模型)
学习目标
1.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或竖着数)数排列整齐的点子的个数,并列出乘法算式。
2.通过计算点子的数量,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编写说明
这是一节非常有趣的数学课,教科书通过附页2中10×10的点子图,盖住一部分,计算露出多少个点子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互动及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在“摆”和“说”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用附页2中的点子图照样子做一做,说一说。
教科书呈现了淘气和笑笑一起数点子的情境,一个是横着数,一个是竖着数。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想一想,摆一摆。
通过反向思维,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教科书给出了“4×7”,让学生结合点子图去理解算式中的“4”和“7”分别表示什么。
·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点子图,让学生动手操作,使露出的部分表示3×8。与第二个问题相同,这题也是根据算式确定点子数,从另一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建议
·用附页2中的点子图照样子做一做,说一说。
教科书给出了淘气和笑笑进行这个活动的样例,淘气第一次操作后露出来的点子图是“每行2个,共3行”;淘气第二次操作后露出的点子图是“每列4个,共5列”。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两个人一组,自己进行操作。
根据每一次操作,都要求学生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出乘法算式。
通过这样的操作,使学生感受到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看成的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也不同,但所列乘法算式的计算结果相同。
·想一想,摆一摆。
先让学生说一说“4×7”表示什么意思,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4×7可以表示4个7相加,也可以表示7个4相加。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摆法:一种是每行摆4个,摆7行(也就是左图的“7行4列”);另一种是每行摆7个,摆4行(也就是右图的“4行7列”)。
4×7的问题解决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想好一个算式,然后小组一起操作。
·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3×8”表示什么意思。3×8可以表示3个8相加,也可以表示8个3相加。
为使露出部分能用3×8表示,学生会出现不同的盖法,露出的部分是3行8列或者8行3列都是可以的。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说出其他乘法算式,再用点子图进行表示。
练一练
“练一练”一共4道题。第1题通过在点子图上表示乘法算式,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第2题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第3题通过两组不同情境,再次帮助学生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第4题借助富含数学信息的情境,帮助学生学会利用乘法解决问题。
第1题
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算式的意义,再让学生动手实际圈一圈。
2×7,可以每行圈2个,圈7行;也可以每行圈7个,圈2行。
3×9,可以每行圈3个,圈9行;也可以每行圈9个,圈3行。
第2题
这是一个两个人的互动练习,一人摆,另一人列算式。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活动。
第3题
正确列出乘法算式的关键是确定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本题呈现了两组信息,第(1)题虽然每组参加的游戏种类不同,但每组的人数都是4人,表示3个4;第(2)题是用饮料瓶摆成的方阵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既可以表示4个7,也可以表示7个4。
练习时,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再列出算式,数出得数。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
学生列出一个算式就可以。因为还没有学习乘法口诀,所以学生计算得数时可以用数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连加的方法。
答案:(1)加法算式:4+4+4=12(人);乘法算式:4×3=12(人)或3×4=12(人)。
(2)加法算式:7+7+7+7=28(瓶)或4+4+4+4+4+4+4=28(瓶);乘法算式:7×4=28(瓶)或4×7=28(瓶)。
第4题
教科书提供了学生分组做游戏的场景,场景中蕴含了很多可以用乘法解决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从每组的人数、每张桌子的腿数,每组桌子上学具摆放的情况等方面提取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每张桌子上积木有多少块,3张桌子一共有多少条腿,3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等问题。最后,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找一找,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答案举例:3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4×3=12(人)或3×4=12(人)。
更多推荐
学生,乘法,点子,算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