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的听课评课记录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块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课。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个平面图形的最表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准确分辨并说出每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它的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老师在设计上"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基(需)求。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习。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带了什么形状的玩具?“这些玩具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这是复习,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二、突出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数(素)养的培养。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1)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线”、“描点”、“折”、“量”等多种方法;(2)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后,提问:“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此处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
三、有效设计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习题还是巩固练习,都能紧扣教学内容、符合低段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又将触角伸向周边的学科,实现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后。周老师出示的各类安全标志,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再讲:图形的名称等。这是学科整合的良好体现。又如课尾的:“抓小偷“环节,符合学生心理的需求,又紧扣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在认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一种成功的快乐和体验,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本堂课值得探讨的方面有:(1)在学生画出了各类不同的图形后,教师对作品作了展示,此时可否让学生将作品分分类,这样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又能渗透分类的思想,进一步突破”长方形、正方体(形)"异同点比较的这一难点。(2)教师的语言技巧。如评价的有效性、提问指向的明确性等。在课中老师曾提问:“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学生的回答各异:如正的、方的、方方正正的……此时,教师的评价如果能够有所侧重,有意识地将比较本质的词句再说一说,可能会更助于学生认识图形,以及学习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描述的意识。又如课的结尾处,要求学生涂一涂时,教师的要求是“选一个涂一涂”而学生的操作中是“选一类涂一涂",这需要更准确的语言引导。
第二篇:《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评课记录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容易将体和面混淆。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喜欢魔术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好吗?(老师表演),为什么变出了一个圆形呢?(学生基本能猜出来)究竟是不是这样呢,学完这节课你们就会明白的。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
(一)猜脚印
1.播放课件:介绍几位老朋友
2.请同学们大胆猜猜我们的老朋友的脚印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粗略画下来(指一生上台画),你们画的跟他的一样吗?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还需要验证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得到老朋友的脚印呢?
3.介绍怎么得到老朋友的方法:印一印,描一描,剪一剪。
(二)验证脚印
1、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脚印。
A、下面,我们就用印一印或描一描的方法来得到这些脚印好吗?(打开盒子、印油,请出我们的老朋友,u)B、汇报:这是谁的脚印?指名一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得到的脚印,老师帮忙把脚印贴在黑板上。
C、还有别的不同的脚印吗?
D、这些脚印跟我们刚才猜想画下来的一样吗?
小结:同学们真棒,都会用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三)介绍脚印的名字
刚我们得到的新朋友有个统一的名字叫"平面图形”—揭示课题,它们各自还有一个非常好听又形象的名字叫(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四)介绍新朋友的特征
1、动手操作
它们都有些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信封请出我们的新朋友,看一看,动手摸一摸,想一想。
2、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汇报。
(五)生活中的新朋友老师还发现一个秘密,就是我们的新朋友经常附着在老朋友的身上,贴得紧紧的在老朋友的面上,例如,我们知道讲台是一个长方体,我们的新朋友在这个长方体的哪里呀?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我们的新朋友呢?
(六)交通标志中的新朋友
这些交通标志你认识吗?都是什么形状的?
三、练习巩固,实际应用
1、眼疾手快,新朋友藏在洞里,认出了新朋友可要毫不犹豫地砸哦。
2、
3、这题不但要求我们会认,还要求我们要细心数哦。
粗心的淘气画了一幅画,就因为少了新朋友,可难看了,你能把它添上去吗?
4、能给我们的新朋友按要求涂上颜色吗?
四、回顾内容,引导总结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评课会议记录
会议名称:资深老师钟秀红老师教学《认识图形》评课时间:2012.3.20地点:深圳市横岗中心小学一楼会议室主持人:黄炎辉记录人:林晓端出席人:横岗中心小学数学科组老师
缺席者:无
会议内容:
主持人:钟老师给我们带来高效率的一节数学课,下面就有请钟老师讲一下本课在设计上的一些基本理念以及上完课后的一些感想。钟秀红老师自评:
很不好意思啊,首先说一下准备不充分,只能说是带来一节最原生态的数学课。本节课,我在充分认识了教学目标后,抓住了主要的目标”体会面在体上和辨认图形”进行设计,鉴于“辨认图形”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所以我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做辨认图形的机械重复中去,而是花了一番心思设计出体验”面在体上”的活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学生常搞不懂。的从设计立体模型的脚印是怎样的入手,让学生猜想,然后动手印一印去验证,在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知识点中也体现出一种非常严谨的科学方法。最后才让学生去认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另外,我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尽量把这节课设计定位为“有趣和严谨”的统一,比如我把立体模型(上学期学过的)称为“老朋友”,把“老朋友”带来的脚印(平面图形)称为“新朋友”,整节课充满拟人的氛围,把一个个比较枯燥死板的知识点赋于生命力,再加上学生多次动手操作,互相交流,趣味性浓;而且在练习的设计
也活灵活现,多种多样,所以我觉得这节课是“有趣“科学的“严谨”统一,在有趣的同时没有失去”数学味”。
当然,是课堂就有遗憾,在每一道练习之前,应该让学生说一说平面图形在哪里,或安排一些让学生动手写的题目,这是我考虑不周,另外,课堂上我还错失了一次追问的机会,如果追问了,课堂会更精彩。
主持人:请大家谈一下此次听课有何收获?
同备课组教师郑丽萍评课:
《认识图形》是在第一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纵观整节课,钟老师的课堂教学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猜想中激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课伊始,钟老师创设了变魔术的游戏,在白纸上用印油印了一个圆让学生猜这是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多的学生已经猜出来,但钟老师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
发学生思考下一个环节:动画演示已经童趣化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三菱柱掉在了地上,让学生猜想立体图形脚印的样子,然后画出脚印,发展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和空间观念。
二、动手操作,在活动中悟出“面”在体上。
通过在白纸上印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三菱柱的脚印,学生直观地感知到脚印就在立体模型上,摸一摸学具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进一步认识了这四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为今后继续学习几何图形打下了基础。
三、联系生活,玩中学,学中乐。
钟老师让学生找教室里的平面图形,将生活中的游戏“打地鼠”应用到数学课堂上“打平面图形",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动画“画图“给同学们带来的惊喜更是不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原来也这样好玩,生活中蕴藏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游戏的设计巩固了本课的知识,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
建议:
1、学生印一印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三菱柱的脚印时,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说一说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是从哪个立体模型上印出来的,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面”在体上,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摸一摸平面图形感知它们的特征时,说得很泛。教师利用摆一摆小棒会更有利于学生直观感知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摆的过程中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之处,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正确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想想象能力。
xxx老师主评:
分析:《认识图形》是一个非常生活化的教学内容,钟老师充分利用直观、动态、故事、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轻松、愉快中认识图形,学生一节课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良好,让我受益良多。教学设计非常用心,新课开始就用课件展示漂亮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等立体图形,既可复习旧知,又为新课做好伏笔。随后老师抛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发挥想象如地板湿湿的它们走过的脚印是怎样的?”激发学生求知欲
望。接着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图形脚印画出来,此时老师顺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有什么办法把脚印留在纸上。(剪、描、印)学生通过摸一摸、折一折、说一说等动手操作、探索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各图形的特征。
作业设计练习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把学生推进积极动手、动脑的高涨,及时巩固了本课的重难点,做到生生能掌握理解图形的特征,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说,环环相扣,条理清楚。多媒体课件设计漂亮,实用性强。给人直观,动态美的享受中认识图形,掌握知识。
老师教态自然、亲切,给学生一种温暖感。教学效果佳。一年级学生带着漂亮的图形,是较容易互相玩玩的,但从整节课上学生收放自如,该回答时回答,回答的准确率高。
总之,钟老师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学习的,我不再详细罗列,下面说一说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体会形在体上时,可多举些例子或物体让学生观察、感知,效果会更好。
林晓端老师主评:
《认识图形》一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体力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钟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坚持以学生发展喂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听完这节课我收获颇丰。我以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寓教于乐
教学中教师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一环环的活动中,以活动贯穿始终。不断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印、描、剪、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在轻松的玩乐中亲身验证自己的猜想,使学生思维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显示出来,深刻体会到“面在体上",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更多推荐

学生,图形,老师,数学,认识,平面,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