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小学数学课堂
课程改革,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时常有孩子们自己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已。我觉得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结合本人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枯燥的知识,通过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动促静,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欲望,从创设的情境活动中轻松学到知识。
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数学问题能够在数学情境中直接提出,也能够让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情境问题。问题的产生能够给我们的教学起到导航的作用,我们有时能够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课需要解决的知识重点。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
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这并没有排除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学生有意义的接受。我们不应该从“满堂灌”这个极端走向“不敢讲”另一极端,要想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探究的前提、基础。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情况出现时,教师要即时点拨,给他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四、自主练习,科学应用 虽然新课程追求学生主动、愉快学习,但双基不能无视,所以,在新知识结束后,为让学过的知识达到巩固的效果,自主科学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练习能够消化理解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通过练习能够提升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自主练习是让学生有机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题实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时侯能够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自主探索性地学”的基本理念。
我心目中理想的数学课堂概括起来是“六点”。
一要“清” 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
二要“新” 内容新颖,方法创新,这样的数学课更能吸引人,也有更多探讨的价值。
三要“活” 也就是好的数学课应该是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灵动、课堂开放。
四要“实” 又活又实,活而不乱,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
五要“奇” 就是数学课要尽可能做到“出奇不意、与众不同”。
六要“大气” 首先表达在你的目标定位、教材处理都要大气,这就需要你对整个数学教材知识体系都了然于胸,能够居高临下的处理教材、组织教材,而不被教材所束缚。其次,你的教学设计环节不宜太多太细,而应该是板块式、移动式的整体思考,不是拘泥于一些细小的环节放不开来。最后,你的课堂调控水平也应该很强,无论学生怎么放,你都能够有办法、有水平做到收放自如。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能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