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园丁
浅谈小学生学习数学“粗心”的成因与对策
崔宇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大研中心校兴文小学,云南丽江674100)
摘要: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发现,学生在完成作业、练习和考试中由于粗心的原因,而致抄错数、看错字、算错题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令不少家长长吁短叹,却无可奈何,同时也让教师感到倍感头疼,有心无力。那么,该怎样改善这一不良现状呢?这就需要找出导致学生粗心大意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
关键词:小学生;粗心大意;成因;对策分析
“粗心大意”是小学生在解题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尽管教师舌敝唇焦地再三叮嘱和反复强调,但是在平时的数学考试或者作业中,学生依旧还是“照犯不误”,致使数学教学工作陷入了被动境地,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成为他们学习的一道拦路虎。本文对引起学生粗心的成因进行了简单阐述,并提出了几条卓有成效的预防粗心的对策,实属笔者肤浅短见,权当投砾引珠。
一、成因及其分析
1、学生方面
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导致学生粗心大意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马虎。学生常常在一些简单的题上出错,例如把12看成21、“+”看成“x”、小数点移位移错、没审清题就开始做、抄错得数等情况枚不胜举。(2)注意力不集中。例如,有的学生脑子里一边想着其它事情,一边做数学作业;一边写作业一边看动漫等等,各种情况不一而足。
2、教师方面
作为孩子的第二任父母,学生的马虎大意自然是和教师脱不开关系的,从课堂教学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片面地追求高速度的教学,如: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听到有教师说类似这样的话:比一比,看看哪个学生最先算出结果?有同学已经做好了,其他学生也要加把劲儿了,从而导致学生盲目地追求速度和结果,草率作答,而忽视了正确率。(2)教师的负面影响。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进行授课时,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等,导致小学生纷纷效仿,养成了随意的习惯。
3、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一颦一笑都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故而,学校要想搞好教育,必然离不开广大家长的紧密配合。就目前的家庭教育而言,存在着以下几种不良
现象,让孩子养成了马虎大意的习惯:(1)错误地以为孩子的任务仅仅是学习,而对孩子日常的不良行为习惯姑息纵容或者不闻不问,致使孩子养成了粗枝大叶、做事粗心的坏毛病。(2)作业环境吵杂,如:有些家长不把孩子做作业当回事,在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大声说话、走来走去等,这些干扰无可避免的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难以静下心来写作业。
二、对策与方法
1、家庭教育,讲究方法
家庭教育是要讲究方法的,特别是要善于因势利导。在平日
的生活中,家长要努力做到“三心”,即耐心、信心和细心。首先,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多给他们独立作业、独立学习的机会,并鼓励孩子自我完成、自我检查。当然,父母适当的监督和辅导是少不了的,以便于能及时对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拨乱反正,鞭策纠正。其次,辅导要有耐心,家长心中要明白,孩子马虎大意的纠正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切忌不能急于求成,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给孩子设定一个上限,譬如:今天的作业只允许你出现两次粗心,如果超出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再者,父母要细心,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对于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给予指导和纠正,如写完作业后的书本摆放、整理书包、打扫房间等等,以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对此,笔者总结了以下四点:(1)书写要规范。一行干净整洁的字往往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有利于提高教师批改作业的效率。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让他们做到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干净,严禁出现随意涂改的现象。在此,教师要做好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无论是例题讲解,还是批改作业,都要做到矜持不苟、精益求精。(2)审题要仔细。纵观小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我们会发现很多错误并非他们不会做,而是审题大意所致。对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做题时把题多读几遍,以三遍为宜,第一遍读懂大致题意;第二遍弄明白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隐含关系;第三遍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步骤。(3)养成检查的好习惯。检查是确保解题无误的主要途径,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两种:全面检查法和还原检查法。(4)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玩心重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完成布置的作业后才可玩耍,以此慢慢让学生完成先做好作业,再玩耍的习惯。
综上所述,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每个学生身上也是不尽一致,这就需要教师找出引起学生马虎大意的“病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与方案,帮助学生克服粗心大意这个“沉疴宿疾”。只有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参考文献:
[1]李策.小学生数学计算粗心大意的解决对策[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7).
[2]唐清容.试论小学生数学计算出错现象及其六点对策[J].教育:文摘版,2016(5).
204

更多推荐

学生,孩子,作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