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摘要: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性、生活性、应用性较强,基于这样一门学科,“双减”背景下,教师更要注重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实践性的数学作业既能够促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主动思考,又能帮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提高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并在运用中收获一定的学习自信心和自豪感,让数学学习更有意义。那么学生必然也可以在作业过程中实现压力和负担的相对减轻,有效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重要意义,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
引言: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奇心和求知欲均比较强,小学高年级学生受其特定年龄阶段和发展特点的影响,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具有初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此,“双减”背景下,教师更要立足学生的发展和需求,设计更加新颖多样的作业形式,让小学生切实在数学作业中收获快乐,收获成长。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重要意义
1.激发学生作业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作业的过程中追求新颖性和挑战性,因此实践性的作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和挑战欲望,促使学生进行主动作业,进而主动进行数学学习。这种主动的过程相当于被动学习和被动作业而言,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通过数学作业拥有更大的收益,并最终促使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
2.减轻作业压力和负担,提高作业质量及效率
实践性的数学作业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动脑、动手,相对于以往反复大量的写写算算,更容易使学生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的神经系统得到放松。此外,通过实践,学生也对知识内涵拥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对重点知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样一来,也就切实减轻了学生的作业压力和负担,并有效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与“双减”政策的要求全面吻合。
3.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助力学生良好作业习惯养成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进行实践性作业设计还可以帮助学生落实实操练习,因此,可以在极
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当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他们自然也就可以在实践性的数学作业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习惯往往可以伴随孩子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伴随孩子走进初中数学学习生活,同时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也具有极为深远的积极影响。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策略
1.落实实践型作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双减”背景下,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为切实实现减负提质,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落实动手操作型的数学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并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这样的数学作业形式显然更能吸引小学生主动投入其中,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作业乃至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促使学生不断进行主动学习,让数学作业和数学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且拥有更多的亲身体会和感悟。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落实操作型的作业设计,让学生
动手制作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如装礼物的小盒子、装信件的小邮箱等等。通过手工制作,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及性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助力数学问题的顺利解决。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充满趣味性的,同时也是收获颇多的。
2.落实阅读型作业,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还可以通过数学阅读来得到实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所学习的内容阅读一些相关数学书籍,挖掘数学历史、数学故事以及更深层次的数学内涵,了解数学家对数学史做出的杰出贡献。通过这种阅读型的作业,学生可以极大地拓宽知识视野和思维视野,增长见识,实现数学学习的延展性和生成性,这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人文情怀和核心素养同样也意义重大。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查找课外阅读资料,了解分数发展史,学生通过对分数发展史的阅读,了解到从古埃及到古希腊,分数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解读,学生在阅读中拓宽了知识视野和思维视野,这样一来自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也会因阅读型的数学作业更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艺术魅力。
3.落实生活型作业,助力学生知识运用
由于小学数学是一门生活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落实实践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做一些生活型作业,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实现学有所用。通过知识运用,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意义,明白合理利用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因此既可以提高学生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望,进而促使学生不断进行主动学习。
例如,在《小数乘法》一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型的数学作业,让学生记录妈妈买菜的全过程,运用课堂上所学习的小数乘法相关知识计算菜的总价。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黄瓜4.5元一斤,妈妈买了三斤,共花了13.5元;辣椒3.5元一斤,妈妈买了五斤,共花了17.5元,等等。经过这些蔬菜总价的计算,学生切实提高了数学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并通过生活型作业使数学学习的意义得到了更大的体现。
4.落实开放型作业,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由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性较强,因此,教师为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在落实实践性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型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大胆发挥、大胆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并切实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散,这也相当于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展示舞台,在这个舞台中,教师会发现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个性化特点都可以使数学作业收到更加高效的成果,从而使数学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同时,这种个性化作业也与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全面吻合。
例如,教师针对《百分数》的学习进行相关作业设计,在这里就可以落实开放型的作业。有些学生和妈妈去商场买衣服的时候看到了不同商家卖衣服时的不同折扣,比较哪个商家卖的衣服更划算。有些商家所卖的衣服打九折,也就是总价的90%,而有些商家所卖的衣服打七折,也就是70%,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帮妈妈选择最划算的商家买衣服,在这个过程中,使逻辑思维得到发散。这种开放型作业也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收获快乐和成就感,让数学作业更具趣味性。
结束语: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往往拥有独立的思想,而实践性数学
作业设计打破数学书本知识对小学生思想上的桎梏,让小学生可以充分展现个性,大胆发挥,主动创造,这对促进教师教学环节更加顺利地向前推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在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数学作业的乐趣,让数学作业更加轻松愉快,切实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率,进而与“双减”政策的目标和要求全面吻合。
参考文献:
[1]吴剑鹰.“减”学生负担“增”作业品质,“双减”下实现小学数学作业“轻负高效”的初步探索[J].上海教育,2022(Z1):102-103.
[2]刘伟男.“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新样态[J].小学数学教师,2022(01):34-40.
[3]丁超林.减负高效,优化作业--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置的有效性[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12):83-85.
[4]朱艳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一例[J].湖南教育(D版),2021(11):34-35.

更多推荐

学生,作业,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