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数形结合案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笔算除法,课本15-26页例1、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是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迁移与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其中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演示小棒。
  教学片段:
 一、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1.三年级两个班要植树42棵,平均每个班植多少棵树?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理解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师: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小棒分一分,看是怎样分的,每份是多少的?并把你的分法或想法与你的同桌说说。
  (2)让学生演示分法并说明每份的结果。
  方案一: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再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并起来是21。
方案二:先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再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2个十和2个一合并起来是21。
师:比较两种分法,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更合理?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着力训练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3)、学习新知探究笔算方法
结合刚才的分小棒的方法,除法竖式应从哪位算起?表示什么?商几?应写在哪一位上,表示什么?为什么?
  (2)、算式板演完后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
  (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再次演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操作体会计算的过程,数形结合有助对除法笔算的理解,通过再次自己的学习对笔算的过程进行巩固】
  2、自主探究、尝试练习
  (1)四年级两个班共种52棵,平均分成2份,该怎样分小棒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演示分的过程。(课件演示)
  (2)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巡视辅导并及时了解情况)让算得快而次的同学板演并汇报计算过程及想法。
  (3)小组竞赛(分小组计算)(课件呈现,以完成竖式的格式形式)
  48÷2= 72÷6= 63÷3= 85÷5=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差不多一节课的学习,精力可能有所欠缺,设计竞赛活动有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助学生对笔算除法方法的巩固】
  (4)比较例1和例2和刚才这几道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归纳总结计算方法:说一说们我们今天学习的笔算除法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设计意图:通过对相关练习及例1、2在计算上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方法归结有助他们对计算方法的进一步巩固】
四、练习反馈:三年级有90名学生,每两人共用一张课桌,需要量多少张课桌?如果把这些课桌平均分到3间课室,每间课室放多少张?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请跟同学们说说。

更多推荐

学生,过程,笔算,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