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图)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拥护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深入贯彻上级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
2.理解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含义,热爱小学数学教育事业,具有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性以及它的独特性,注重专业发展。
4.具有团队精神,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5.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过程中做到: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7.关爱每一位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8.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9.积极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拥有快乐的校园生活。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紧密结合,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12.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13.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懂得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更要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有健康的心理。
16.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17.衣着整洁得体,不穿奇装异服,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
专 业 知 识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18. 了解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初入小学的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过渡的方法。
19.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0.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1.了解关于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2.了解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确保每个学生的安全。
(六)学科知识
23.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结合。
24.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教学方法。
25.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
(七)教育教学知识
26.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7.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规律。
28.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与发展规律。
29.掌握各个阶段的数学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八)通用性知识
30.了解中国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基本情况,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知识。
31.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知识。
32.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九)教育教学设计
33.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
34.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
35.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专 业 能 力
 
(十)组织与实施
36.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朋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37. 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38.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39.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做到教学合一。
40.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
41.妥善应对突发事件,避免伤害学生。
42.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
(十一)激励与评价
43.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44.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身心健康成长。
45.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培养自信。
46.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47.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十二)沟通与合作
48.善于倾听,经常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49.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团结合作,共同发展。
50.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
(十三)反思与发展
5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5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5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更多推荐

学生,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