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黄萍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三大学科之一,得到了社会家庭的高度重视,不断寻求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仍然是历代教师教育的使命。为此,我将简单介绍“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析应用。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掌握有效的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现在,数形结合思想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欢迎。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这是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恰当表述。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题意所在,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概念
顾名思义,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字和图形之间的关系,把数和形结合起来。数形结合思想大概有两个
方面的应用,一种是用数字的精准性来表明图形的某些属性,另一种就是用图形的直观性来表达出某些数字之间的联系。简单来说,就是以“数”解“形”还有以“形”助“数”两个方面。让数与形巧妙配合,就会很直观地看出其中的奥秘,很好的诠释“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的意境,通过数字和图形的转换,可以把所要探究的问题变的简化,也可以增多问题的解决途径。
二、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1、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如果教师一贯采用灌输式教育,随着教授知识的增多和难度的加深,学生学习起来会越来越困难。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节中,教师就把数形结合思想带进课堂,学生以数形结合思想为基础,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就会加深。例如教师问10元钱可以怎样拿?如果不给学生配以人民币的图片,没有图形与数字的完美搭配,恐怕学生不能顺利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倡导图形结合,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对知识深入领会,学习兴趣倍增。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本来就有很强的思维逻辑性,在数与形的结合转换中发展思维逻辑,从而形成数形结合思想。比
如三角形特性的学习中,在讲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时,就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教学方法的选择就要看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重视程度和教师对课堂教学是否需要教学工具辅助的认可性。所以,小学阶段学习好该部分内容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无论是知识基础,还是思维逻辑能力的沉积。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鉴于数学的重要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凭借以往自身的
教学经验来给学生上课,那么很大可能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数形结合思想的引入,让数字和图形之间不断转换,将数字转化成直观的图形,或将简单的图形转变成准确的数字,让本来十分难解的题目变得容易,从而正确解决问题。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节中,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看成是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即a2-b2;若把小长方形S4旋转到小长方形S3的位置,则此时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又可以看成S1+S2+ S3=(a
+b)(a-b)。于是有(a+b)(a-b)=a2-b2。
做对的题目多了,首先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学生自然会对数学问题产生兴趣。在越来越多的数学题目探索中,数学的魅力就会逐渐散发,从而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
三、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有效结合教学内容
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在改革。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数形结合融入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创新,并利用互联网给学生更全面的展示数与形的结合。像数学课中的“情境串”教学法。
2、引导学生明确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知识与生活紧密相关,比如《智慧广场》
植树问题的学习,就要求学生运用画示意图来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数据混在一起可能会使学生搞不清楚,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通过数形结合,把已知的信息和问题充分的提炼出来,可以让学生对题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就可以找到题目突破点。进一步明确“间隔数+1=棵数”的缘由。
3、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阶段,几何图形是教学的重点,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很难发现图形规律。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可以给学生总结图形性质,通过硬性记忆对知识加以巩固。教师也可以多媒体视频展示图形,然后利用数字给出图形关系。比如学习圆的面积时的“化圆为方”也是黑格尔说过,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把数形结合思想与数学知识融合,巧妙的把枯燥乏味的数字转化成直观的图形,通过“数”解“形”,还有以“形”助“数”,灵活的运用数形结合,真正达到“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的境界,让学生感受到数形结合的魅力,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教师也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尽力献策,奉献不止。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实验小学)

更多推荐

学生,结合,数形,数学,思想,学习,图形